真不知道媒體工作者所選擇的標題用語,究竟是歪打正著,還是先見之明!?
[@more@]相信各位基層學校教育工作都注意到這一、兩天,有條關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大新聞,那就是它,又有調整了,但不是微調,而是會有「大」改變:
好個大整型!
教育有時偏好以醫療的隱喻來做為政策的說詞(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用所謂的身體健康檢查來合理化學力檢測的實施),弔詭的是,這些個隱喻往往成為指陳教育缺失的諷喻。
九年一貫課程將原先課程標準行之多年的「科目」, 試著整併為「七大學習領域」(另為了順應社會的趨勢與轉變,選定了「六大議題」,無奈社會轉變太快,議題衍生愈來愈多,海洋、國防、消費者保護、環境、性交易防制…個個都想跟議題搞一腿),其所使用的招式是統整課程,只是萬萬沒想到,一招半式的統整課程招都還沒出盡,就已經先被打趴了。而學校,則是以自己既有的方式與科目思維來詮釋學習領域,教健康的還是健康,教地理的還是負責社會領域的「地理」部分…,反正,招式很多,令人眼花撩亂,難怪只會一招的統整課程會敗下陣來。或許大家可以回頭去找找1999年開始試辦九貫課程,當時眾多學者生產的論文所整理出的諸多課程改革特色,時至今日,有哪幾項是存活的。我不敢說全數陣亡,但可以確定的是:該投降的,早早就已繳械。沒投降的,也多成為唐吉柯德,繼續衝鋒陷陣。
借用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小姐所寫的「大整型」,我們不得不說:九年一貫課程做了一次失敗的整型手術!沒錯,在當時—-反映所謂的「後現代」解構圖像—為了以新面貌讓國人看到課程改革強烈的改變企圖,將原先的課程標準,拉皮的地方拉皮,抽脂的部位抽脂,削骨、割雙眼皮、豐胸隆乳、墊高下巴、隆鼻、除毛去狐臭,該做的全做了,最後還不忘加上注射幾針肉毒桿菌、玻尿酸。全新的課程,在諸多學者專家、基層教育工作者代表、行政官員的聯手操刀下,就這樣以嶄新的面貌和身材呈現在教師、家長、學生面前。
但幾年下來,手術的後遺症開始出現了…:好不容易拉好的皮,竟逐漸鬆弛;隆好的乳,矽膠出現破裂;傲人的挺鼻,竟也塌垮;而脂肪,又開始堆積…。怎會這樣呢?想也知道,一個先天失調的課程,怎有可能靠整型手術就能改善「體質」? 那是自欺欺人啊!以為整完型我們的學校教育就能恢復健康、體魄力強,於是乎,暴飲暴食又不運動,三餐不正常卻天天必吃宵夜,該睡覺的時候不睡還拚命熬夜狂歡,一個晚上幹三個晚上的事,不死也半衰!課程改革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規模的改革要能循序漸進來改變舊有的陋習,而原本好的部分也不因相貌較差就非得動刀不可。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不知為了誰的體面或者僅僅只是為了好看,我們必須付出拖垮一整個世代的孩子如此昂貴的代價—-也同樣消解一個世代的老師的熱情。
拖著半衰的身子,再接受一次「大整型」手術,我懷疑九年一貫課程是否還有體力禁得起這番折騰!如果還堅持的話,嗯,無話可說,但下場似乎可以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