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末,學校同事講了一件事給我聽。[@more@]
他擔任四年級的自然科任,適逢期末,他在課堂上進行複習測驗。身兼行政職務的同事本想趁著學生在寫試卷的這段時間,將手邊的一些工作給完成,沒想到, 一位小男生很快將試卷寫完交到他跟前:
「寫完的同學,請先等一下還沒寫完的…」
他話還沒講完, 就聽到這位男生:
「等死嗎?」
同事告訴我:他本想從正面的角度同這位學生說些道理的,最後卻選擇不予回應。
諸如此類的話語情境,相信不少老師都有類似的遭遇或經驗,不管回應的方式為何,給的是一個教育的機智(pedagogical tact)的練習機會(這種機智並不等於耍嘴皮子,因為得考慮到所謂的教育)。不過,當下學生的伶牙俐齒—-用孩子的話來說,「打嘴砲」—-有時是讓老師難以招架,甚至為之氣結,乾脆不說話。至於老師的無聲是否勝有聲,難說!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