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黑函文化,無所不在。[@more@]
以前所謂的黑函,其實也不能叫黑函,說含沙射影的攻訐還比較實際,畢竟白紙黑字的較少,大多是採「放話」的方式。不過,校長改為遴選後,黑函滿天飛的情形似乎就見怪不怪了(去年我校校長遴選,就有七位同事收到了很奇怪的信件)。
最近各校在選下個學年度的教科書,對教科書商來說,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最為緊張的時刻。別說什麼,光是北北基(為了一綱一本的政策)國中選書一事,就讓書商快得了心臟病。雀屏中選的,我猜慶功宴會吃到吐;沒被選中的,明年的年終獎金肯定會縮水不少。
上個月吧,我辦公室的桌上,莫名其妙的擺了兩張A4大小的紙,本以為是什麼廣告的,看都沒看就把它扔了—-還好我同事留著,仔細一瞧,可不得了!
哈!沒想到教科書商也玩起了黑函來!大家也可以猜一猜,這黑函,到底是哪一家書商搞出來的?
我同學在很多年前曾寫了篇不錯的文章,他認為:以「文本」(text)的概念來看教科書的話,它不過是眾多教材之一—-教材即文本、文本即教材—-這樣的想法我想不少老師都能接受。儘管不少老師拚命地突破教科書的限制,尋找、設計各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有些甚至編得比課本還好,到頭來卻仍只能淪為「補充教材」!換言之,現實似乎又是另一回事,尤其遇到愛搞怪的政客,找不到可以發揮的地方,便拿教育來玩玩,而打著減輕學生學習或升學壓力的幌子,到頭來,教科書還是會變成「唯一」的教材。無故乎,教科書商跟參加遴選的校長、參選的民代一樣緊張(有恃無恐?)。黑函,發下去就對啦!
此外,相信大家也都清楚,書商賣教科書,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況且,在商言商啊—-我在學院進修課程理論時,連教授都這麼說了! 賣教科書,因聯合議價的關係,一頁幾毛錢,書商每每哀嚎說這賠錢的生意是在「做功德」、根本沒賺頭。但教科書商就像台灣的廟宇、宮、神壇,靠的就是源源不絕的香火錢—-參考書、測驗卷在國內,是以「億」為單位的商機 (從這則報導,大家也就不難發現被黑函攻訐的,是哪一家出版社了,部編版是委託某家教科書商進行承銷的)。想想家長每年為子女添了那麼多的香油錢,卻未能換來更好的學習庇佑,這種求心安淪為自我安慰,真是不值得!
不知道老師收到這種「宣傳廣告」,能否向教育處投訴?教育處會受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