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搞英語活化課程,洪秀柱立委就其掌握的資料,批評各縣市將跟進,根本就是搞教育軍備競賽,這形容還真是貼切!
[@more@] 事實也是如此—-輸人不輸陣嘛。既然成績、能力(可能)沒有比人家好,至少教學時數一定要比別人多。總而言之,部分縣市的教育處已經捲好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課,上得比人家多,真的有比較強嗎?我們不是一天到晚在稱讚芬蘭的教育奇蹟嗎?可人家芬蘭的孩子一年只上5016個小時的課。重點在於:人家願意花錢投資在師生比的改善、加強特殊學生的個別輔導,但我們的政府一天到晚哭窮,到了選舉時,嘿!凱得可以,而這一點人事成本的投資,竟吝嗇得不得了。別說什麼,光是國小班級的教師編制,廿年來,改善的步伐幾乎猶如蝸牛爬行一般。
另一方面,就課程實際(curriculum practice)面來看,活化課程的推出,凸顯的是九年一貫課程已經是走不下去了—-幾乎沒有一個課程像它一樣,以疊床架屋的方式,像違建般地被隨意添加。而換個方式來說,地方縣市弄出的一些加強學生能力的課程方案不斷出現,
就愈使國定課程顯現它「失能」的一面;而這些標榜
「增能」的課程,也更加顯示了教育部官員的「無能」以及課程改革的失控與失序。九年一貫課程,不管是學習領域還是授課時數,在結構上都已到了非做調整或修改不可的地步。若再不調整,還會有更多類似「活化課程」等打著實驗、提升…等為名目的牛鬼神蛇跑出來—-大家可別忘了,先前還有學力測驗的爭議,至今仍未平息。
不囉唆,馬上來看洪立委的「教育軍備競賽」:
上課,本來就是重質不重量,但如今,學校卻愈來愈像是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