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讀一篇文章,標題是「教育的兩種視野」(Two visions of education)。[@more@]
作者E. Eisner,前些年吧,才剛從史丹佛大學的教育學院退休。在美國教育學界,Prof. Eisner可說是赫赫有名的大老,不管在課程研究、藝術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論等,其論述擲地有聲、影響力頗鉅,至於是不是屬於那種「喊水會結凍」的,我就不清楚了。總之,在台灣,只要是主修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Eisner的《教育的想像》(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可說是必讀的著作。
回到正題:「在教育的兩種視野」一文,Eisner指出學校裡頭,視野(或說我們熟悉的「願景」),主要有「製造」(production)和「浪漫」(romantic)兩種。前者,我們用一個很熟悉的隱喻,就能夠瞭解其所為何,那就是工廠的生產線,而既然是生產線,辦學就不能開玩笑,嚴肅以對很重要。後者,強調的是將學校教育視為是一個探究的場合,教學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學習獲取有意義的經驗。而使學校裡的經驗有意義這樣的一種能力,對浪漫願景來說,比讓學生追求成就要來得更為重要。
相信絕大多數的學校,基於所謂的「現實考量」,都處在這樣的一個連續體上,既不放棄製造的重要性,也會試著透過一些活動的設計(偶爾)讓學生浪漫一下。
不過讀到「浪漫」二字,把我的思緒從文章中引開…。昨天,有位他校的老師在Plurk噗了一則有趣的東西:
「一群學生看來是悶瘋了,竟然在下課到籃球場打球。」
這幾天不是下大雨嗎?他又說:
「我想這是青春的浪漫吧!我也曾幹過。」
嘿!在大雨裡打球,很多人都幹過啊!只不過,當你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在球場上這麼做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你說什麼,遠遠看去,有時還真是浪漫!但倘若你是國中生和小學生,待遇可能就大大不同了,一定有人會大聲地吼你—-想也知道是誰—-而吼你的原因很簡單—-是為了你好—-怕你因濕滑跌倒受傷、怕你淋雨著涼感冒,還有很多很多的怕…。我們幾乎可以用安全、健康這四個字來涵蓋這些擔憂或者「怕」。因為對吼的人來說,有著無法承擔的責任和壓力,現在的孩子都是寶,「萬一( )…」,家長興師問罪起來—-「你是怎麼照顧我的小孩的?」—-浪漫?別鬧啦!
我突然想到,昨天下午,雨勢仍未停歇,幾位早已憋不住的孩子,在雨中玩扯鈴,有位男生,他真的很浪漫,拿著畚斗在積水的跑道上舀水,一邊舀、一邊往花圃裡倒,舀到他自己都笑了出來,站在他一旁的小女生,也跟著笑。我遠遠看去,想吼他的力氣都沒了…。
「有時那才是回憶的一部份,想想現在年輕人的不負責任,或許是大人沒有讓他們自主的權利吧!」 ,這位老師,似乎為浪漫不起來的學校,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