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沒精神,不是你的錯!

前幾天,早上第一節課,有個學生呵欠連連,猛揉眼睛。[@more@]

身體微恙不舒服嗎?

「你看起來好像很累的樣子,一早就想睡覺.,昨天幾點睡啊?」
「十二點多…」
「哇,怎麼這麼晚睡啊?有什麼原因嗎?還是在忙什麼?」
「沒有啊,就爸爸喝醉酒,跟媽媽吵架…」
「唉,這個—-父母親吵架沒辦法讓你好好睡覺,真的不是你的錯。他們會這樣,大概也是有原因的吧—-你如果真的覺得很累,跟我說一下,我讓你去護士阿姨那裡休息…」

雖說我想讓這孩子去休息,但念頭一轉—-卯足全力,在課堂上手舞足蹈地講起笑話,藉以說明數學課本上的一個例子。有點奇怪,學生們哈哈大笑,個個精神都來了,這時,剛好下課時間也到了—-「下課休息!」…

記得,以前要是學生上課沒精神,老師們大多不想聽理由—-先處罰再說—-就算有理由,也把它當成「那是你個人」的問題。但以目前的社會情況來看,很多個人的問題,其實不是那樣地個人,簡直成了必須關心的社會議題。有多少孩子,每天晚上都得在父母的吵架聲中入睡?又有多少孩子,每天晚上為了跟線上遊戲奮戰,導致睡眠嚴重不足?還有更多的孩子,每天是蠟燭雙頭燒,忙著學校跟安親班那寫不完的作業?

這些零星的個案加起來所形成的社會現象,對現場的老師來說,可能一時之間沒有辦法找到解決的方法(而且,很多根本是他解決不了的),但至少,有不少的老師漸漸都能做到「傾聽與理解」。而從理解當中去尋找因應的的方法,讓這些方法不斷地修正、精鍊,那就會是一種教學的實踐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