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三點多的自學時間,到四年級找好友吳XX抬槓。[@more@]
沒想到,一進教室,該班兩、三位女生看見我後,七嘴八舌大聲地同我說:「錢老師,剛才吳XX對老師不禮貌!」怪怪,這傢伙會對老師不禮貌?讓我覺得怪的是:面對同學的指控,這孩子卻是一副嘻皮笑臉不以為意的模樣。
「安怎唔禮貌?講來聽聽!」
「就是老師說,有那個大鋼牙啊,表演用牙齒拉火車移動,吳XX他不相信,就跟老師說:『我聽你佇放屁!』」
「吼!你怎麼對老師那麼沒禮貌!九十度鞠躬跟老師說對不起。」
我輕按著吳XX的頭,他嘻嘻哈哈地跟張老師說:「對不起!」
「吳XX,說對不起時不能笑…」,張老師微笑地看著這孩子。
「對不起!」要吳XX不笑實在是困難重重,他硬是憋著,又說了一次。才剛說完,又呵呵哈哈的…。
「這麼好膽!竟然跟老師說我聽你佇放屁!我就放一個給你聞聞看!」,我作勢放屁要給他聞。
「你放不出來啦!」
「你又知道我放出來?可惡!」
「哈哈!因為你肚子裡沒東西啊!」
「誰說的,我有吃午餐!」
「你有吃午餐,可是已經消化完了…」
我們兩個這麼一嘻一哈地逗起嘴來,他依然笑個不停。這孩子,從他入學的那一天起,因是隔壁班學生的關係,和他熟得不得了,一些在旁人看來頗是過火的玩笑,我們卻玩得起勁!每天哦,不鬧他一下、不同他抬個槓、拌個嘴,心裡就覺得怪怪的—-怎麼今天好像有件事沒做?說真的,我從同學口中聽到他對張老師的「不禮貌」時,我只當這事是個玩笑。不過,在我回到辦公室同王老師說起這個笑話後,她倒是提醒我:「我發現這班的孩子最近跟張老師說話的態度和語氣,有點過了頭,也許是張老師跟孩子間很親近,學生就有點…」(因該班的導師坐月子去了,張老師協助代課,她是一位相當有經驗的老師)—-是啊!師生之間的距離,分寸之間的拿捏,對雙方來說,的確是極為奧妙的藝術。王老師的意思,的確點出了當今校園一個重要的課題:學生在同老師互動時,還是有必要在言語上學會一些規矩,那是一種不分年齡所必須展現出的「尊重」。
在我們的文化規範裡,也許,「沒大沒小」這說法已日趨式微,長幼有序的觀念,也沒有那麼地強了。我們不難看到現在的孩子會對父母親大小聲的情形,而部分的家長面對這情況時,竟是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以對,使自身陷入窘境。說是生悶氣也好、無奈也罷,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的家長,不要說教導分寸二字,他們到這情況自個兒都亂了陣腳。但這種看似沒大沒小的應語,在學校卻是個機會,尤其當下的校園倫理也處在一個重新建構的摸索狀態,過去師生間遙不可及的距離,正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以及何謂倫理的重新定義,迫使老師必須對自己的身份與扮演的角色尋找一個使之可以應對進退的位置,而這個位置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尋找的同時,是得將學生給拉進來而非排除在外。我相信,這樣的教導,可以使師生在看似親近的互動接觸當中,讓孩子瞭解,「分寸」對人與人的交往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當我同家母提到「我聽你佇放屁!」這事,她老人家笑著說:「這孩子不戇,要給他拍手鼓勵鼓勵!」是的,孩子不戇,會敢這麼與大人應對,卻給了老師教導的機會—-從過去的一巴掌賞給他,怒斥沒大沒小,到娓娓道來同說說個分寸的道理,教室裡的師生言談,的確展現了頗為不同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