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班上的本土語言課,主任很用心地準備了一段布袋戲的演出。[@more@]
雖然只有聲音,仍令當時坐在教室準備英語小考考卷的我,聽得哈哈大笑,但同學們卻個個面無表情…。當天回家功課的日記,我請大家寫寫今天的本土語言課上了什麼。「聽不懂」,似乎也在預料之中了:
●(男):今天是星期三。早上的台語課,主任給我們聽了布袋戲,只有台詞,沒有畫面。一開始播放,我們只聽得懂三個字,叫「林周媽」,說完大家都哈哈大笑。之後,大家幾乎都沒什麼興趣了,而老師則是聽得哈哈大笑,眼淚快流出來的樣子,我們卻面無表情看著老師,不知道老師在笑什麼?
●(男):今天上台語課,主任給我們聽布袋戲,在聽的時候,我都笑不出來,因為台語我只聽懂那一些髒話。聽得懂得人就會笑,就像老師,他聽得哈哈大笑,而我們只會傻笑。台語一定要學好,我因為小時候在桃園,所以台語才會不好。上課都沒人說台語,只會說「看殺小」三個字而已。…
●(男):今天的台語課,主任放以前的布袋戲給我們聽。布袋戲只有一個人在演,確有好幾種的角色,他說得很快,從頭到尾,我只聽到三個詞,就是:爽、歐巴桑和林祖母(台語),卻不知道為什麼老師一聽就大笑,可能是他聽得懂吧,但我都聽不懂,臉上也一點表情都沒有。這個布袋戲真的這麼好笑嗎?會令老師大笑。
●(男):今天上鄉土課,主任給我們聽布袋戲的對話,我只聽到兩個人在吵架,好像是一個男的叫一個人歐巴桑,然後兩個人就開始吵架了。在罵的時候好好笑,之後好像男的罵贏,我大概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主任問我們布袋戲演出有沒有劇本,我猜沒有,結果我猜對了。主任給我們聽到一個時候就停止了,因為我們都聽不懂。
●(女):今天主任上台語課讓我們聽布袋戲對話,我有點聽得懂,可是又有一點聽不懂。我覺得還是滿好笑的,有好多的諺語、俗語和成語我都聽不懂,真是糟糕啊!不會沒有關係,因為去學就會了,可能有點困難,不過我還是會用台語跟阿公和阿嬤聊天啊!
●(女):今天的台語課,主任放布袋戲對話給我們聽,說的都是台語,我幾乎都聽不懂。主任也知道我們聽不懂,因為好笑的地方,就只有主任自己在笑,我們都沒有反應。我覺得班上沒有很會講台語的,我自己也是。在家裡很少講台語,每次奶奶問我問題,說國語她聽不懂,說台語她也聽不懂,因為我都說不清楚,所以我的台語很不好。而主任看到我們因為聽不懂而覺得無聊,於是就教課本裡的課文。雖然我聽不懂布袋戲的對話,但是我覺得很有趣,而且主任說他們在演的時候,都沒有劇本,這一點就很厲害了。
●(女):今天上台語課的時候,主任放布袋戲給我們聽。不過因為都是講台語,所以都聽不太懂,因為我們不太會講台語,再加上平常都是講國語,所以台語就便很爛。不過有一些台語,還是聽得懂,像是您祖母、自殺……等等。後來主任看我們都聽不太懂的樣子,就沒有再聽了。我覺得,現在的母語都漸漸沒了,大家都在講國語。
布袋戲都聽不太懂了,我看歌仔戲更慘!這些台灣傳統的藝術表演,在過去,表演者跟觀眾很容易就會有共鳴;如今,這種共鳴隨著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語言不同而造成的隔閡,就這群199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孩子來看,似乎是越來越大了。
雖然孩子們聽講台語的能力逐漸消失,不過我還是會建議主任:放布袋戲給孩子看還是很不錯的,但要有畫面、另外加上字幕。隨著聽的能力逐漸恢復,字幕便可以拿掉。最後才是讓畫面消失,並希望都能在孩子們的腦海裡,隨著台詞抑揚頓挫的逗趣演出,想像出屬於他們的表演場景—-就像很早很早以前,聽著電台的廣播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