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聽不懂方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more@]
有一部分,是會聽不會講;更多一部分,是聽跟講完全不行。而且年紀越往下,這一趨勢越明顯。雖國內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做過規模較大的語言社會學研究,以瞭解國人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狀況為何,不過方言消失的危機早已是個「社會事實」。
十多年前,我去進行本土語言教學的研究時,教室現場的學生有將近一大半表示:學台語的目的,就是和老人溝通。那時,我就覺得納悶,老人總有駕鶴西歸的一天,屆時,你還會用台語跟誰溝通?看看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我們家庭裡的父母與兒女,甚至孩子們在玩耍時,哪一種語言的使用狀況最頻繁,似乎真的不難發現道:方言,的確是那群剩下的老人之間溝通的語言—-更有趣的是,一些隔代教養的家庭,或由阿公阿嬤帶的孫子,反倒是阿公阿嬤學著以怪腔怪調的國語跟小孩互動。這麼說,雖是以偏蓋全,但也八九不離十了(早先,我同學校的學生講台語時,有幾位還會直接跟我說:「能不能講國語,因為我聽不懂」)。
昨天放學前,我同學校同事許大哥在聊天,有部鐵灰色的轎車駛進學校的停車場。車門開啟,一位約莫廿歲上下的小姐趨前笑著問我:
「請問藏酒酒莊怎麼走?」
「喔,你的車往這條路直直去,你會看到橋,左轉…(台語)」
「對不起,我聽不懂台語,你能不能說國語…」
「哦…」
回到教室後,我同學生說起這件事,他們哈哈大笑了起來,其中有一位男生,笑得最大聲。但從他嘴裡說出口的台語,據同學描述和我的觀察:只剩下罵人的粗話和「看三小」三個字。我也突然想到:在我老家的那條巷子裡,幾乎每個孩子的姓名都可以十分通順流暢的台語叫出來,但現在很多小孩的姓名,國語很好聽;台語,詰屈聱牙的一大堆!老師們不妨試試,請孩子們用台語說說他們的姓名怎麼講,教室裡會有很多很多的笑聲—-令人感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