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先生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工業技術,比棒球技術更重要」的文章。[@more@]
他以台灣和中國在工業技術的消長現況,語重心長的提醒國人和政府官員:
如果我們努力不夠,我們可能一覺醒來,發現我們的工業技術又輸給了大陸。到那時刻,政府官員再表示震驚,可能為時已晚矣。我能不能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工業技術絕對比棒球技術重要。
的確,工業技術的持續發展、研發創新,把所謂的「關鍵技術」根留台灣,成了我國未來能否保有經濟國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工業與電子產業持續「西進」,國內呈現不斷被掏空的情形下。
但以一位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位置來看,我認為:工業技術重要,棒球技術也一樣重要!兩種技術的培養或教育過程中,本質與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訓練方法要重知識,不能一味地依靠或複製過去土法煉鋼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態度絕對要認真、不能馬虎,讓正確的工作技術觀念成為能夠時時意識並相互提醒的習慣—-甚至是文化。
在大力提倡創意產業、自有品牌重要性的今天,我們對於自身的技術文化有多少體認與反省,不管是棒球還是工業,檢討起來的聲音雖是一籮筐,但說與做卻總是不能保持平衡。反倒是震驚、憤怒、無法接受事實,成了落後他人時的「(官方)習慣」反應,且,似乎一直是如此(希望我們都能感受到那緩慢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