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 Lewis在《四種愛》一書裡關於「親愛」(affection)的討論中,提到了大學教授有時對學生會有一種具有目的性的「無所求的愛」,但這種愛卻有著危險性。
[@more@]
一個夠好的老師,理應以把學生教育成自己的批判者為目標。當學生開始批判我們觀點的時候,正是我們應該感到欣慰的時候。這就好比一個擊劍老師應以學生能打敗他、挑去他手中的劍為傲一樣。不幸的是,不適每個老師都這樣想。
…古亞茲博士把一生心血都奉獻在教學上,他上課時的神采,幾乎可以讓每個學生傾倒。他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所以,很自然的,一個學生,即使在結束了與古亞茲博士的導師生關係之後,仍然不時會到他家去拜訪,與他討論各種學術上的問題。但奇怪的是,這樣的情形從不會持久。任何到他家拜訪的學生,或遲或早(長則幾個月短則幾星期)總有吃上閉門羹的一天。自此之後,這個學生就永遠從古亞茲博士的賓客名單上被除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誰叫他們表現出獨立思考能力,對古亞茲博士的論點提出反駁(有時還是有力的反駁)呢?這是古亞茲博士所無法忍受的。天神佛旦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讓齊格菲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無謂的人,但當齊格菲以無畏之資向他挑戰時,他卻又暴跳如雷。古亞茲博士注定是一個不會快樂的人(頁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