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最後一週=看影片+同樂會?(II)

一早翻開國語日報,第二版文教新聞映入眼簾的是斗大的標題:「課程提早結束,家長憂空期」。[@more@]

想到昨天剛寫的「學期最後一週=看影片+同樂會?」,不禁笑了出來,至於這則報導的內容是這樣寫著的:

寒假即將來臨,本週是學校的考試週,有的學校上週已考完,本週過於輕鬆,每天開同樂會,引發家長質疑。教育單位表現,孩子的學習需要有一個段落,只要教師將所有課程教授完畢,並完成評量,沒有規定一定要等到結業式前一天才結束課程,給學生一些空白時間,另外規劃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也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我是已經忘了自己唸小學時,當時是怎麼度過學期的最後一週,或者老師有做什麼樣的安排。不過,稍微細心和關心孩子學校生活的家長,或多或少也能夠瞭解學校的作息是很奇特的,那就是:在期中或期末等重要的評量實施前,老師會想盡辦法把所有課程趕完,然後留差不多一週的時間,透過各式各樣的自編小測驗或者寫現成的學習單(說穿了是教科書商送的測驗卷),來幫助孩子重新複習學過但也忘了差不多的課程。而一旦考完期末考,毋須老師明說,孩童的心裡也清楚—-就如我班上一位學生所體會的:

這個禮拜對大家來說,是這學期以來,最輕鬆也最開心的五天。有時候,甚至在去學校的途中想說:「考試已經考完了,課本早就上完了,那去學校除了整理物品和複習之前教過的東西外,剩餘的時間是要做什麼啊!?運動嗎?還是要做比較特別的事情?」說實在的,其實這個禮拜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放寒假了,不過我知道為什麼不行。因為有的學校是這個禮拜才開始期末考,所以政府要等到所有的學校都考完試,才能開始放寒假。

看來,在孩子的眼裡,教育單位所說的什麼安排或規劃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似乎不存在他們的經驗世界中,既然他們都覺得考完試後就等於放寒假了,那麼學校行事何不考慮將期末考安排在學期結束前兩、三天來舉行就可以了?如此一來,家長也不必擔憂有什麼「空窗期」;而學生覺得更乾脆,也不會有來學校「度時間、混日子」的感受。只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一種必須把所有的事情都趕在學期結束前給完成的執著,並對孩子妥善交代長假的作業,給予他們認為是必要的叮嚀…這些通通都做了、說了,「放假」這回事才算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擔心的空窗期,其實更令學校老師感到憂心匆匆:因為長假正是學生各種惡習出籠的「病發期」!要一直等到開學,透過學校正常作息這帖猛藥,才能讓那些幾乎快束手無策的家長稍喘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