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對於班級學生的問題,所謂的責任感並非把一切攬在自己身上。[@more@]
在學校裡,每一位孩子,都是任何一位老師的學生;而每一位老師,亦都是孩童們的老師。因此,即便是班上的孩子出了狀況,應該想到的是學校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可以給予協助與進行合適的輔導。
當這樣的認知確切
的建立起來後,關於行為管教、輔導、或者某些責任的要求…才能在師生關係中牢固地建立起來。好比說:學生看見隔壁班的老師或者任何一位科任老師,都能
和級任老師相處時一般地敬畏或尊敬,而不會輕描淡寫地:「他不是我的老師,他是是XX班(或是某某年級)的老師…」—-這樣的話語,我們是否聽而不聞呢?
這樣的一種對於「學校教師」角色的重新定義與建立,的確需要全校所有行政人
員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老師們分工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分工的結果是讓學生學到在我眼前的「是/不是」我的老師此一區分認定的潛在課程,其後果為何,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