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s在《社會學的想像》的第十章「論政治」曾提到社會科學家/教授的職業責任。[@more@]
我覺得他的看法頗適用在各個層級的學校教育工作者(Mills, 1959/1996: 248-250):
如果他關心自由化的—-也就是說,解放的—-教育,他的公共角色便有兩個目標:他應該為「個體」做的是,將個人的煩惱與關心轉化成社會議題以及理性所可以面對的問題—-換言之,他的目的在於協助個體成為自我教育的人,唯有如此,個體才能獲得自由與理性。而他應該為社會做的是:對抗一切正在摧毀真實民眾、正在製造大眾社會的力量—-或以積極的目的來說,他的目標是協助建立並強化自我教育的民眾。
一位教育者必須從個體最感興趣的深處出發,即使這些有時候看來完全是無聊或俗氣的。他教導的方式與運用的題材,必須要讓學生能夠在這個教育過程中逐漸對這些關懷及其他相關主題獲致理性的洞察力。並且,對於有能力或潛力可以繼續教育自己的男人或女人,教育者應該試著促進他們的成長;任何解放教育的最終產物都只是自我教育與自我教化的男人和女人,簡言之,自由與理性的個體。
做為任何一種解放教育家—-的政治任務乃是不斷地把各人煩惱轉換成公共議題,並將公共議題轉換成對各種個體的人性意義。他的任務乃是在他的作品中—-做為一個教育者,也在他的生活中—-展示出這種社會學想像。而他的目標在於,教化他在公共場合中所看到的男男女女養成這種心智習慣。捍衛這些目標,即是捍衛理性與個體性,並使其成為一個民主社會的主導價值。
讀完Mills的這段話,相信有一部分的老師會自動將其歸類為「空洞的」教育理想。我蠻好奇的是:這些老師「實務的」教育理念又是什麼?我看過很多很多不管是校長還是老師的網頁,其中都會陳述他們的教育理念,我的感想是:這會不會也是寫給人家看看的空話?還是真的想要有一番作為的教育戰帖?倘若是後者的話,Mills的氣勢值得大家參考參考。萬一不幸是前者的話,那我們可多花更多的時間來對那個幽微的實務教育理念做一更深入的耙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