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第四台」聯禾有線的地方新聞報導,只是沒想到,新聞沒見著,倒是看到了一則笑話。[@more@]
這則笑話的標題是「學校經費控管,財政局質詢成箭靶」。內容如下:
縣府在四月14號涵文各國民中小學,下令除了員工薪資、水電費、電話費外,其餘各項經費,一率不准動支,這項命令一下,有的學校乾脆拔下日光燈管,怕以後壞了,至少還有得換,有的學校則是連紅藥水、粉筆、影印機碳粉等都不敢買,宜蘭縣議會今天進行財政局工作質詢時,就要求財政局說明並找出始作俑者,而包括過去在議會當中與財政局長楊政誠合作無間的國民黨籍議員陳金麟,也毫不避嫌的提出批評。而對於縣府當初之所以會發布這項公文於各個學校,楊政誠以心事誰人知作開場,他表示可能是學校校長看不懂公文,才會造成誤解,各項支出還是ㄧ樣可以開支。縣府財政困難,共體時艱固然重要,不過省小錢,影響到學生就學權益,恐怕不只縣議員有意見,家長們恐怕也不能接受。
姑且不論這是否是推託之詞,我是覺得楊局長的說法很妙。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想啞口無言的是教育局長,而氣得火冒三丈的則是各校的校長與主計:
首先,財政局怎會發一份「天書級」的公文給學校,然後讓學校最高的領導者看不懂、甚至誤解了呢?而財政局這麼做的目的,純粹是想考考校長們的公文識讀能力好不好呢—-尤其在社會大眾對於下一代國語文能力逐漸低落、憂心忡忡充滿焦慮的當下—-還是藉此機會幫助教育局篩選出哪些才是真能揣摩上意的校長呢?
其次,要是楊局長說的是對的話—-校長真的是看不懂公文,造成誤解—-那我看教育局真的要翻好幾翻了!怎麼我們遴選出的,竟是一堆連公文都沒辦法看懂的校長?
第三,如果公文造成上對下命令執行的誤解,那麼,這是否是地方文官體制崩解的前兆?而那些在公文上頭蓋章的傢伙們,怎會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來?
我知道學校的校長其實最多只是幹譙在心裡,或者在學校裡發發牢騷。而教育局為了所謂的「縣府團隊」的和諧,也只能把苦水往肚裡吞。但我們似乎無法保證的是:縣府哪個單位在哪一天又發給學校一份天書級的公文,等議員在議會對著他們幹譙時,那些局處長一樣是以「心事誰人知」作為開場白了!
我無意消遣楊局長或是任何人,我只是覺得:如果以「別人看不懂公文,不了解我的心事」作為一種地方政府行政行事的解釋的話,那麼此一運作所造成的任何誤解,絕絕對對是所有縣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