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社會康軒本第一單元學習活動一「祖先的來源」,課本提到民國三十八年跟隨政府播遷來台的「新住民」。[@more@]假如有位小朋友在課堂上,突然舉手好奇的問說:「老師,為甚麼是三十八年,而不是其他年?」面對講台下一群望著你看的十、十一歲的孩子,要如何才能將「新住民」此一族群歸類標籤的由來給說清楚,讓他們真的聽懂你在說的甚麼?
若你是那位當時處在那個問話情境中的老師,你會怎麼說?請把你想對學生說的話給寫下來?—-如果這是一個教師甄試的考題的話。
要是我的話,面對國共爭權奪利的那筆歷史爛賬,我會先嘆一口好長的氣,再緩緩的:「孩子們…」。
可惜的是,那位在課堂上真的會問出這種「命中要害」的問題的學生,我仍處在滿心期望的等待中。而這樣的教師甄試考題,至今,我相信,還在外太空…。
這是上完今天連續三節的社會課後,一點小小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