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理論/實徵研究」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小四升小五很重要,所以得弄個學力基本測驗提供高年級老師做教學上的參考,而小二升小三、或者小五升小六不重要,只要老師「私底下」瞭解即可?
[@more@]
因為縣內所有的老師早就知道一件事:羅東鎮、宜蘭市的學生成績一定會最高,其他鄉鎮則是陪襯在旁,而南澳、大同…。在課程、教科書、測驗內容幾乎由漢人「主宰」的情形下,測驗的成績會是如何,早就是可以預期的了,在此情形下,我實在不知道這樣的「科學分析結果」對於老師的教學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助益?我也不相信考得越多,學生的成績會越好,或者檢測越多,學生的學習就一定會進步。
有智慧的老師默默地清楚一個道理:面對孩子,大人要抱持的心,無非「寬容的等待」—-當廿、卅年後,我們眼前的孩子能夠成為稱職的父母親,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應當關心的教育課題。
建議教育局,如果要辦學力檢測的話,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每個年級每升一個年級就辦一次—-包含國中在內—-不要隨口就把科學二字當成一種展示的看板,端出越多次,只會讓科學變成一種陳腔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