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縣內國教輔導團的部落格,或在自己的學校、所參與的網路討論團體,看到許多老師的「開學第一天」,頗有意思。忙碌,很多事情同個時間裡擠在一起出現並得即刻去處理,相信是不少老師—-尤其是帶班的導師—-開學日的寫照。[@more@]
比較新手與老鳥導師在開學日處理事情的態度或是實際行動的方式也好,的確可以感受些許的不同。當然,這僅是就我個人的體會與觀察—-在沒有(研究)實徵證據的情形下—-做些深刻的經驗談。咱們用個跳舞的隱喻來看吧!
新手教師在開學日的心情,內心的期待或對於教學實踐的想像十分容易引發高亢的情緒,在一種很High的氣氛中,開學日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事情,或者想對學生說的話,一股腦兒地像是「勁歌熱舞」般地又唱又跳,好不熱鬧—-一大堆「規定、規則、要求(罰則?)」拋給孩子們!
至於那些一聽到開學二字就沒什麼勁的老鳥,這一天,不過是開工的時間到了。而就如破土前的拜拜一樣,開學日的感受不過就是是如此。但仔細看的話,有些老鳥教師在處理事情的tempo上,還真是有他們的一套,跳的不是探戈(慢—-慢—-快),就是華爾滋般地掌握住繁忙開學日應有的步調和節奏,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一種在不徐不急的氛為中,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完畢,而且一事不漏。
這種難得的教學技藝,似乎不被親睞。在少子化、學生來源減少的壓力下,學校總以熱鬧喧囂充滿勁力的歌舞(儀式)來歡迎新生。而好不容易熬過一年晉升一級的舊生,只好跟著師長賣命演出—-校長扮成卡通人物、教室外面掛蔥…總總充滿「新穎創意」的手法,讓開學這一天,嘉年華會的快樂像極了暑假的另類延伸。或許,我們會說,開學嘛,何必那麼認真呢?輕鬆一點,不要讓學生「一開始」就面對接踵而來的壓力,慢慢來就好。這種慢慢來,只能維持一天,第二天,絕大多數的老師會「變臉/扳起臉孔」地向學生表示:「各位,暑假的好日子結束啦…」。為什麼僅隔一天老師就得變臉呢?在班級經營的經驗法則中,有一條叫做「先緊再鬆」:你不能在一開始就對學生太好,要不然,日後你想嚴格,學生壓根兒不理你。但「先緊再鬆」對有經驗的老鳥來說,他們會做得不鑿痕跡,就像跳舞一般,三兩下,學生已漸漸地熟悉老師的旋律。至於會不會成為最好的舞伴,有待日後的造化了。
勁歌熱舞的老師,在開學第一天的最後一個下課(放學)鐘響起,只有「癱」、好多事好像都還沒完成的感覺;跳探戈或是華爾滋的老師,下班後,卻是臉不紅、氣不喘地忙著找「老同事」續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