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再現?

去年暑假八月,新學年開學前,教育局課程發展課在公告系統貼出「請各校積極進行徵求退休菁英教師志願再投入教育工作
」代號為「退休菁英風華再現」這麼一則公告。

[@more@]

這個計畫主要是根據教育部國教司「退休精英風華再現試辦計畫研商會議」所做成之決議,交付各縣市教育局執行辦理。根據試辦計畫指出,希望退休的學校教育工作者:

秉持「以服務提昇生命價值,用智慧實現弱勢關懷」的奉獻精神,讓退休人員再次投入教育現場,貢獻智慧及經驗,協助並輔導弱勢學生課業輔導與生活適應。

而主要目標則是:

(一)縮短城鄉教育落差,彰顯教育正義精神。

(二)整合並善用退休教師資源,實現弱勢關懷。

有趣的是,一週後,課發課又發出了「搶錢大作戰(退休菁英風華再現專案)」這麼一則公告。說真的,這個計畫實在沒有多少錢可以搶:

(一)行政費:本部視實際需要得衡酌縣市規模,補助伍至壹拾伍萬元經費,支用於郵電費、業務費及雜支(縣市政府辦理「退休菁英職前說明會」經費請一併編入)。
1、 國中小校數在125校以下者,得補助伍萬元整。 2、國中小校數在126-250校者,得補助壹拾萬元整。 3、國中小校數在251校以上者,得補助壹拾伍萬元整。
(二)退休精英至各校輔導之交通費:補助金額以每人一學期平均三千元計(視距離遠近自行調節,一學 期以三千元為限)。

至於有多少學校提出申請呢?上個學年度,本縣一共有26所學校提出(7所國中,19所國小。94學年度,則有21所學校提出申請,11所國中,10所國小)。但成果如何呢?相信許許多多的在職老師是「毋知也 」。況且,各校的成果只要貼貼照片、文字稍加敘述—-「三頁」即可!說我無聊也好,或者多管閒事也行,我是真的很想知道這個計畫在試辦一年後,究竟縮短了多少的教育城鄉差距,弱勢的孩子們又是獲得哪些實質的增強—-我們退休菁英教師到底展現了什麼樣的風華?

我會問這個問題,其來有自。如果大家沒有得健忘症的話,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的一、兩年,有一大群年資超過卅年的資深教師「集體」退休。此一退休潮,固然與退休制度的改變有關,但促成資深年長教師集體興起退休念頭,不願意在這個強調「犧牲奉獻」的工作留下任何眷戀的,課程改革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亦是引爆退休潮的導火線之一(國立臺灣大學九十二學年度中等學校教育學程招生考試「教育常識測驗」一科,第57題:近年來教師退休蔚為風潮,其原因為何? (A)政府規定寒暑假需到校上班 (B)擔心退休撫卹制度變革影響權益 (C)課程改革對教師要求過高 (D)班級人數逐年增加,不勝負荷。標準答案為B跟C)。

這批資深教師因改革而選擇倉促退休,造成的影響是相當的鉅大。首先,他們的教學經驗不僅沒有「留下來」,反而因改革論述而遭受到強烈的批判—-不符合時代精神、不重視學生個人權益、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創新墨守成規的教學觀…。但這些砲火猛烈的批評,不僅缺乏歷史觀,更沒有就這些資深教師的工作生活世界做一包容與關懷的理解。其次,這群老師目睹與親身經歷的教育現實非菜鳥教師可以想像!從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1975年課程標準的實施,超大型學校有條不紊的日常運作,每班多達七十人仍有效地進行班級經營,二次課程標準修訂、解嚴後如何從持「異議、反對」政客的聲音中調適自己的教育觀…等等,這些如何回應時代變遷、任由歷史事件深刻地留駐在個人教學生涯中的寶貴的「風華」經驗,卻只能傷感地存在「口述」的記憶中,或者淪為某些在職老師茶餘飯後的褻玩消遣話題。

近年來,城鄉教育的落差加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形,似乎讓許多憂心忡忡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於弱勢孩子們的未來日感悲觀。然而,在悲觀當中卻無法找到行動實踐的確切指引來。我想,部分的原因或許即在於我們沒有做好不同世代教師的經驗銜接工作。而在老的不被珍視,少的不被看在眼裡的情形下,教師教學經驗中的智慧只能存在「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的狀態中,課程改革只是讓世代經驗更加地斷裂而非延續、傳承。

在資深教師不如歸去的聲音中,他們是真的選擇離開。而如今,官方希望透過「風華」再現的方式,讓這些匆匆退休離去的老師們能夠再展功力,然立意雖好,令人不解,甚至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加上「菁英」二字的意思是什麼?當我廿、卅年一路走來的教學經驗遭受批評、嘲諷,我還會認為自己是基層教育界的菁英嗎?已退休的菁英教師或許會願意回到學校,抱著志工參與社會服務的精神,投入輔導弱勢孩子學習的工作;然而,我猜:有更多退休但已自我經驗貶抑的非菁英老師,寧可快活的過著愜意的退休日子,也不願意再淌這灘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