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Sontag「看」電視

去年年底過世的美國文化/文學評論工作者S. Sontag不僅對於「攝影/照片」有其獨到的見解(參見1977年,《論攝影》,On Photography),對於「看/電視」這件事,她一樣發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聲音。

[@more@]

在《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一書中,Sontag指出:

出現在電視上的影像,注定遲早會令人倦怠。觀眾看似淡漠的反映,乃肇自電視藉著不輟的影像撩撥及填灌給觀眾的那種不穩定注意力。雜沓擁擠的影像令觀眾的專注變得輕淡、流逸,不那麼注意內容。川流不息的影像反而讓影像無法脫穎而出。若要對內容做富有反省力的接收,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注,然而觀眾並不期待傳媒散播的影像具有值得反省的內容,因此其專注力遂跟著衰退:傳媒不斷將內容濾除,是窒息觀眾情緒的最大禍首Sontag, 2003/2004, 120-121)。

對於Sontag的看法,我多少可以瞭解電視為何可以使人癡化的道理何在。而放在台灣的傳媒生態下來看,其實電視帶給觀眾的,熱鬧遠多於門道,但是對許許多多每天追著所謂新聞跑的從業工作者來說,不知道這是悲哀還是工作的「另類」樂趣?說真的,看電視(新聞),在浮濫的影像缺乏深刻反省的情形下;電視幾乎等同於陽痿早洩一般,毫無快感、高潮可言!儘管在一些新聞報導的用語上,努力的用些「客觀」的批判語言來善盡所謂的監督之責,在我看來,那不過是靠吃威而剛所達到的自爽效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