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曾提到在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應是積極的參與者。不過,老人家也說了一段對某些人來說,頗是刺耳的話。[@more@]
布魯納(1996/2000)認為:「任何一種教育改革,都不能不以成人積極而誠實的參與為基礎—-也就是說,要有心甘情願且準備十足的老師,來給予和分享,來安慰和支持。…而在教育改革的努力之中,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教師帶進教育的論辯,帶進變遷的化成。因為教師就是變革的終極行事者。」(頁136-137)。但要把老師積極地帶進教改裡頭,布魯納也清楚其中最個棘手的問題必須去面對。因此,他引用E. Boyer在1988年為卡內基教學提昇基金會所做的年度報告中的結論,進一步指出此一棘手問題的癥結:
改革運動大多是由立法、行政的干預所帶動。這股推力所關切的,與其說是改革更新,還不如說是行政管理。…在這種種事物中,就算它們原本都很重要,也無法引起教師們的參與感…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要超越行政管理,專注於改革本身,讓教師們成為這個過程的參與者…。(轉引自Bruner, 頁137-138)
一個不斷以報表、數據來監控教改的行政管理措施,似乎離改革本身越來越遠,並將老師埋在數字的沙礫堆中。在此情形下,教師看來也被教改列車裡查票的列車長給狠狠地從車門口給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