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必準須考慮不同課程是否能夠移轉、契合,而不是推出一套新的,然後才發現這個漏了、那個掉了。[@more@]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我想讓很多國小基層老師始料未及的莫過於課程銜接一事,尤其是數學領域的問題更形嚴重。不過,這個問題真的是始料未及嗎?還是說,這不過是無意間所出現的嚴重缺失罷了?我想,早在新課程實施之前,各學習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應把關的工作就是先做好課程知識的落差分析,讓課程標準或綱要之間能夠順利的移轉。而不是等到正式上路了,才發現:車輪的螺絲沒鎖緊、油管破洞、水沒加…。
有
一種說法在我看來也是「可議的」—-分析不同課程、教科書的異同或落差是老師的專業責任與表現。我不否認老師的確要有分析教科書的能力,這個能力也至為重要。但是,把所有課程銜接的落差問題以教師專業責任一語帶過,那麼,當初造成這個問題的那些人,所要負起的又是什麼樣的責任呢?
目前,老師們的苦境是:不同版本的教科書要銜接;某些學習領域跟過去的課程標準比較之後,有些被遺漏了,也要銜接;小學六年級跟國中七年級,哇,落差不小,也要銜接。而怎麼這套談「吾道一以貫之」的課程,會需要像貼狗皮藥膏似的要老師們東補西補呢?費解!費解!
九年一貫課程不是本世紀台灣唯一的課程改革;然而,它卻在歷來的課程改革為「歷史教訓」四個字狠狠地下了一筆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