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位同事總喜歡在辦公室低聲的跟其他說話,只見表情豐富卻不聞其聲…[@more@]
其實我跟這位老師相處得還不錯,但對這個現象覺得很有意思。
在一
個公開/公共場合裡,與他人談私領域的事情時,必須確保談話空間的隱密性,但這個隱密性卻是必須在互動中去「做出來」,但非互動情境的他者/觀者,儘管與
互動者的空間距離很近,卻不是言談情境的參與者。做為一位觀者,自然會對眼前場景引發許多的想像,但我假設:這些想像也會因整個學校的互動網絡(包括階
層、信任程度)而做出不同的詮釋。
而當我選擇「竊竊私語」這四個字做為標題時(我的詮釋),其實這四個字所嘗試做的描述給人的感覺是處在灰色狀態中的,它和「說悄悄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客觀的描述應該是:兩位老師距離很近的說話,他們聲音傳播的範圍僅在他們兩人間。他者可以看到的是他們談話的表情。
但這種竊竊私語和「背地裡說話」的界線又有些模糊,是或不是,不得而知。總之,在人跟人之間的社會互動現象中,公共空間裡的私人話語,一直是存在的現象。好比在餐廳裡見到各桌客人的「私語」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學校辦公室裡,存在的想像空間要比餐廳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