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玩具是我去年大概8、9月完成的,一樣不是原創的,是參考「Making Toys That Teach」這本書。
書中的成品是長這個樣子,不過我沒有做蓋子,也把「提把+薄板」的設計直接改成「原木厚板」,因為我覺得這樣讓妹妹摸起來比較有木頭的感覺。
[@more@]原本要利用三種原木來製作三個形狀,妹妹除了可以玩,還可以用手感受三種不同種類的原木有何不同、用鼻子聞不同木頭的味道,三角形:松木、圓形:扁柏、正方形:紅檜。
結果弄錯了,圓形那個一樣是紅檜。
最上層是正方形,三個形狀放置的順序不可以顛倒,不然就無法完全收納完成。
從側面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是由三種松木板所構成的,而且這是松木的拼版。
給孩子玩,很重要的就是安全,所以上一張圖的盒子上、下、旁邊都需要用砂紙磨到光滑。另外不論是圓形或是三角形、正方形,除了要磨到光滑外,還要倒角,這樣妹妹才不會被割傷。
PS.這是早先一點完成的,若是現在的話,我可能會用R刀來倒角。
妹妹在一歲左右時,大概都是隨機拿起來擺放,就算是看了我做很多次,她還是不知道三角形要最先放、正方形要最後放。
而且擺放入盒子時,都是使用蠻力,角度不對時也不會轉,就單想用蠻力塞進去。就算是漏了個形狀在外面(也看到了),還會以為已經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