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是一個受到486殘害的受害者。看了486大丈夫週記後,半年內陸續敗了吸塵器Electrolux Z-8280、掃地機器人iRobot Roomba 571及拖地機器人iRobot Scooba 300,荷包是大失血,但是的確如486的分享文一樣,該有的效果都到位。
[@more@]而買這些家電前,也一再掙扎,畢竟幾乎都是上萬元的東西,真的有需要買這麼貴的家電嗎?猶豫中,一個月又一個月就過去了,最後真正讓我下決心「買了啦!」,是因為7月初女兒的誕生。自己有隻過敏的鼻子,也深知買了像Electrolux Z-8280這樣的吸塵器,一定會多少有所改善,但是還是買不下手。但怕女兒因灰塵棉絮而跟我一樣有隻愛過敏的鼻子,至此就沒再多考慮了,跟家中的財政大臣(老婆大人)報備了下,就下訂了。

分享Electrolux Z-8280的朋友不免都從開箱文起頭,這點我就不重複了,像drizztcheng的除塵蹣坦克~伊萊克斯Z8280、bowling670423的塵螨吸光光 – 伊萊克斯 Electrolux Z-8280,文中都有詳盡的開箱文,我自認再寫也沒兩位大大的好,因此我把篇幅留在Electrolux Z-8280的效能測試與DIY自製吸頭,期待給大家更多不一樣的觀點。

這是我家的除塵蟎法寶「Electrolux Z-8280」。

二、小試身手:

扮演一位好女婿的秘訣就是好東西優先在岳父家使用,以下的測試是岳父家中,老婆未婚時住的房間。這次的測試分成4階段來進行,來看看各有什麼差異?時間是今年的8月初。
第一階段測試:用Electrolux Z-8280吸床邊的地毯。
第二階段測試:直接用Electrolux Z-8280來吸床。
第三階段測試:把床套取下後,再用Electrolux Z-8280來吸床。
第四階段測試:使用Electrolux Z-8280來吸枕頭、抱枕。


   1、第一階段測試(用 Electrolux Z-8280吸床邊的地毯)

這是目標物「地毯」,長147公分、寬80公分,平時有用掃把把它清乾淨,但是應該很少洗。
 

Electrolux Z-8280待命中………. 

直的吸,來回一次。

接著橫的吸,來回一次。

來看成果囉!果然吸出不少東東,不過是放在地上踩的地毯,坦白說並不意外。要是沒析出些東西,那才應該哭……..。所以目前為止,頂多只能說是Electrolux Z-8280還算是不差。

倒出來,旁邊放上果醬玻璃罐,你可以比較一下,真的吸出來不少東西。

   2、第二階段測試(直接用 Electrolux Z-8280來吸床)
這是老婆大人之前睡的床(長193公分、寬150公分),因為是要睡的,雖然不是新的,至少維持得算是乾淨,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不過我們還是要用Electrolux Z-8280來檢驗它。

直的回來吸一次。

橫的回來吸一次。

隔著床套,吸床還有這些東西。是床套不乾淨嗎?不過床套常洗呀!

   3、第三階段測試(把床套取下後,再用Electrolux Z-8280來吸

不知道把床套拿下來後,會有什麼結果?

一樣,直的橫的都來回吸一次。就直接跳結果吧!哎喲!還有這些多灰塵棉絮,難怪我常在老婆的房間裡擦鼻水。

再來比較一下,隔著床套與床套除去後,使用Electrolux Z-8280吸出灰塵棉絮的量。我們的床裡真的藏了有很多看不見的灰塵棉絮,還好買了Electrolux Z-8280,不然我家的妹妹不知道要跟這些灰塵棉絮相處多久?

這是吸完兩次床的成果,一樣放在果醬玻璃罐旁,比較一下。雖然沒有地毯多,但是也算是不少了。

   4、第四階段測試(使用 Electrolux Z-8280來吸枕頭、抱

其實做完第三階段,個人就已經認為Electrolux Z-8280貴是貴,不過與女兒的健康一比(這年頭,兒子、女兒都比老爸、老媽來得重要),我認為很值得。不過既然是擬定的計畫,就順便做做吧!我也好奇,枕頭、抱枕內是否也一樣髒?

哇!就是跟我的頭皮為伍的壞蛋嗎?

結論,其實可以不用我下了!各位看倌心裡都有底了。看看照片就知道,這些我們的每天會接觸到床具,肉眼看不出來有什麼髒,但事實上藏了不少灰塵棉絮,沒有一台好的吸塵器,是無法讓這些灰塵棉絮現形的。

三、吸過一次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就這樣看來Electrolux Z-8280這麼厲害,家裡的床具吸過一次後,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

先告訴你,不會!
買Electrolux Z-8280不是吸一次就可以貢起來拜,也不要想既然吸一次就OK,那跟別人借就好。看完這階段的工作,你就可以知道這東西有需要的人家應該還是自己買一台放家裡的好。

八月初買了Electrolux Z-8280後,很快地把家裡的沙發與床吸了一次。一來真的是掉以輕心,以為吸一次就可以「擋」個半年、八個月;二則,家裡新成員的到來,也讓我手忙腳亂,忘了Electrolux Z-8280的存在。不過這也間接促成了這階段測試環境形成。
於是在12月底,也就是4個月過後,我重新把床與沙發吸一次,並且把成果分享出來。我認為這部份是很難得的,因為所有的分享文都是買了Electrolux Z-8280後,馬上使用Electrolux Z-828吸出來的灰塵棉絮報告。我還沒有看到吸完後,隔幾個月再吸的情況報告。

我的測試分成兩階段。
第一階段測試:用 Electrolux Z-8280吸沙發。
第二階段測試:用 Electrolux Z-8280吸床。

  1、第一階段測試(用 Electrolux Z-8280吸沙發)

這是客廳的沙發兩座,是這階段的目標物。

兩組沙發都是一樣的大小,長220公分、寬95公分、高60公分。

老婆在忙,請媽媽充當一次模特兒。

才4個月沒吸,頗恐怖的,女兒每天躺在上面玩。

看不出來有多少嗎?我把灰塵棉絮倒出來,旁邊放上一顆電池,你就可以知道4個月後的沙發竟然有這麼多灰塵棉絮。

  2、第二階段測試(用 Electrolux Z-8280吸床)

再來就是每天睡的床了,這是加大尺碼的床,長190公分、寬180公分。
要吸的東西,除了床外,還有每天要蓋的一件棉被與一件羊毛毯。

先吸床吧!這次有點懶,沒有直的來回一次,橫的來回一次。就只有直的去一次而已!

女兒睡覺時不喜歡蓋太厚,這是她的羊毛

這是主被,這陣子天氣冷到翻掉,就靠它給我們溫暖。

喔!My God!

放在盒子實在不容易感受到有多少灰塵棉絮,還是一樣倒出來。
天殺的!比沙發多這麼多?女兒每天在上面練習爬。
小yugu,爸比對不起你。爸比以後一定每個月都把床、棉被吸一吸。

看到了吧!Electrolux Z-8280不是魔法棒,吸一次就可以終生保固。灰塵棉絮是無時不刻地在累積的,縱使像我家很少在開窗開門,4個月後還是有這麼多的灰塵棉絮緊緊地附在上面。
因此像Electrolux Z-8280這樣的神器,很貴!買了後就不要客氣,每個月、甚至是每週(如果你有夠多的時間)都把它拿出來操。一來才會讓自己覺得錢花得很值得,再者也保持家中潔淨的環境。

四、DIY吸頭,讓Electrolux Z-8280更多工:
雖然Electrolux Z-8280附上了不少吸頭,而且各有各有的功用。但是在使用一陣子後,我發現對於一些小地方,現有的吸頭實在太大了,無法來深入小地方吸出灰塵,因此有了DIY吸頭的念頭。

   1、DIY吸頭過程詳解:

首先要準備以下材料與工具,戰車、silicon、透明水管、六分水管(厚管)、六分水管管帽。

首先登場的是戰車,上面是80的粗紙。
 

為什麼要用戰車?
我比對各個尺寸的PVC水管後,發現六分的厚管與Electrolux Z-8280的接頭最接近,但是六分的厚管仍然無法塞入接頭中,稍微大了一點點,這時就需要使用戰車轉動砂紙來快速地把六分厚管的外緣稍微修薄一點。
因為我有在做木工,所以有戰車可以代勞,不用30秒就收工了。如果沒有戰車,一樣可以到五金行買粗的砂紙用手摩,我想應該也不用太久,只是怕摩得不均勻,這點還請注意。
左邊是六分厚管,右邊是Electrolux Z-8280附的轉接頭。

使用戰車把六分厚管外緣稍微摩薄一下。

摩完了。

不清楚?
好!來個特寫。

接上去,喔耶!剛剛好。

利用老虎鉗(工具固定座)把六分厚管管帽鎖好。

利用電鑽加上2分的木工鑽頭把管帽鑽出一個洞來。
(抱歉!前面的準備工具,忘了把老虎鉗與電鑽照進去。)

特寫。

成果就像這樣。


準備了。

指揮艇,紙盒!………
無敵鐵金剛、無敵鐵金剛………

因為組合後,還是有些隙縫,所以用silicon來把隙縫塞起來,這樣Electrolux Z-8280啟動時,才不會因為漏風,而影響吸力。

OK!我知道,自己silicon上得很遜。不過稍稍辯解一下,不是專業的師傅,要把silicon抹得漂亮,還不是件易事。不過主要還是不要漏風就好。

把這個DIY吸頭接上Electrolux Z-8280後,就像是下圖這樣。

   2、 DIY吸頭測試:

吸頭完成了,是否真的有功效?快點來試試吧!
這是我家某一個窗台的近照。

先用Electrolux Z-8280附的吸頭來吸吸看。

吸完了,仔細看一下,有差啦!不過因為吸頭太大,效果並不好。當然不能怪它,因為這個吸頭的功用不在此。

DIY吸頭上場。

真的乾淨些,我研究了下,為什麼還是有吸不起來的?應該是這些灰塵在這裡住太久了,下雨天沾到了水,以至於灰塵黏在窗台上,要真的乾淨,還是得用擦的。不過至少證明這個DIY吸頭對於現有吸頭無法深入的地方,還是有它的功效。

把三張圖合併到一張圖中,這樣就可以更清楚地比較出:沒吸、制式吸頭與DIY吸頭間的差異。

   3、以前清不到的小地方:

我就是想用Electrolux Z-8280來把電腦中的灰塵一網打盡。
或許有人說,用空壓機來把灰塵吹掉,不是快多了?
我的回答,的確是快多了。
但是吹出來的灰塵,又要進入我的肺內裡去。為了健康,還是讓吸塵器來把灰塵吸進去吧!

電腦的底部,久沒打開側板,連蜘蛛都在裡面活動了。

DIY吸頭準備就位。

搖搖:「差很大。

重頭戲來了!
CPU風扇的內葉,蠻髒的。這樣的情況恐怕會影響CPU的散熱。

DIY吸頭再次展現實力。

你看,是不是乾淨多了?

但不出來?沒關係!我把前後圖合起來,看仔細。

呵!呵!不賴吧!
這樣的DIY吸頭,很容易製作,自己也動手來弄一個吧! 讓你的
Electrolux Z-8280更加值。

最後修改日期: 18 3 月 2021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