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針對一篇於鄭校長網誌上留下的迴響來作回應。
1995年我還是一個藍領階級
如今我的教師年資也有13年了
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台北的IC封裝廠擔任技術員
那時薪水只有一萬三
為了求利賺錢過生活
外出遊子都希望上大夜班
但主管認為年輕人就是要上白天班
多處理重大機械故障
磨練修護技巧
回到宜蘭後
我到一家電腦monitor廠上班(十多年前倒閉,還引發勞資糾紛)
那時電腦業剛蓬勃發展
每週幾乎要強迫通霄加班一兩次
身心疲累程度
教師會幹部應該很難想像
對於先輩的經歷,我給予尊敬。相信你在教導到學生關於職業的議題時,應該有更多的親身經歷可以談,課程的精彩度相信不是只當作老師的我可以比擬的。為你的學生感到幸福。
我們很清楚各行各業的辛苦,有的工作著重勞力,有的著重勞心。所以我們不是一再地說「職業無貴賤,只是要對社會有益的職業,我們應該尊重」。
成為教師後
雖然也是一份求利賺錢過生活的工作
但我一直告訴自己
有學生
才有學校 有學生
才需要教師
而教師這工作也承擔另一個重要任務
"教育"一群未成熟的受教者
因此加強專業知能照顧學生
是我的第一要務
沒錯!有學生才有學校與老師。
相信參加教師會,甚至是未來教師工會老師也多把「加強專業知能照顧學生當作第一要務」。工會與專業不衝突。
我認為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工作
也是一份得之不易的工作
應該更加珍惜
如果成立工會
可以改善教育環境
提昇教師專業成長
更能維護學生受教權益
我一定替各位教師會幹部們向勞工階級的朋友們說項
但是在社會各界對教師這工作投以羨慕又嫉妒的眼光下
成立教師工會很容易引發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
我不認為老師是一個神聖的工作,那其他行業不神聖嗎?我經常告訴學生,收垃圾清潔隊員的工作也是老師所尊重的,因為他們擔起了社會中絕大數多人不願意去碰的那一塊。
如果要說教師的工作神聖也可以,那另一個前提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神聖的。
教師工會中將有一個作專業成長的部門,你可以安心啦!事實上目前的宜蘭縣教師會也有專業成長小組,努力做一些可以提昇老師專業、學生成長的事。只是受限於人力、經費,大家都弄得很辛苦。教師工會成立後,這個專業成長的部門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教師已依照法令規定比照公務員的福利
教師的不滿是因為學校行政與教育行政的官僚作風
如果教師能夠受到學生與家長的認同與肯定
這些行政"大官虎"又能對教師怎樣呢
我不喜歡跳出來講話
以免落得倚老賣老
但是成為勞工之後
我們還能在寒暑假不工作照領薪資嗎?
我們還能有寒暑假讓我們做身心的沈澱嗎?
請見茁著「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27/post/18885/100510」。
教師適用工會法只是讓教師多了受雇者應有的保障。適用工會法後,不代表要把教師的工作條件降低到勞基法的最低工作條件。不要再被人嚇唬了。
我知道教師會幹部都辛苦得替全國教師爭取權益
但是在爭取權益之餘
是否該回到教育的目的及宗旨
來思考
成立工會真的有利於我們的老闆—學生—嗎?
你大概都只看到教師會談權益的部份吧!上網Google一下吧!不論是縣市教師會或是全教會都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來辦理了各項的教師專業成長。跟其教育團體相比,教師會在專業成長上努力多了。
工會成立後,會內專業成長的部們會更有力。
我在想
教師會要對抗的是行政官僚的顢頇專制與無能
而不是學生與家長
但教育環境與教育結構的病態是源自於
某些受過師範教育根深蒂固服從意識形態的行政人員的官僚心態
以及家長對傳統科舉制度的高度信賴
是大官虎的官僚扼殺了老師的教育熱忱
是社會對科舉考試制度的深信不疑抹煞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而不是學生和家長讓老師難以作為
教師會沒有要對抗誰!舉例來說,大家都認為與教師會最為對立的是校長協會,但是多年前,桃園縣議員在議會無理地將校長推倒時,第一個跳出來譴責議員的是教師會(奇怪怎麼不是校長協會?)。
教師會(教師工會)努力的方向是把我們的教育環境變得好,不是來對抗誰。
如果教師會可以
讓教師專業不斷成長
讓教師維持初任教師時心中的教育熱忱
家長與學生都會挺我們的
成不成立工會
應該不重要吧
專業成長與權益不相衝突。你可以把上面的話改成:
如果工會可以
讓勞工專業不斷成長
讓勞工維持初任勞工時心中的工作熱忱
政府與老闆都會挺我們的
成不成立工會
應該不重要吧
把它拿到工作現場講的人,應該會被認為是老闆派來臥底的吧!
我認為
在社會大眾對教師的期望下
若我們能
自學生的權益、教育的宗旨與目的
來考慮教師工會成立與否
那麼社會的助力將是可觀的
以上已說明,工會與專業成長不衝突,甚至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教師工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把教育環境變得更好。
希望以上的回覆,可以讓這位前輩安心地加入教師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