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1:*{behavior:url(#ieooui) }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環境教育教案
宜蘭縣南澳鄉金岳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設計
教學科目 | 綜合科 | 教學年級 | 六年忠班 | ||||||||
教學單元 | 酸雨來了 | 教材來源 | 自編 | ||||||||
教學日期 | 98年5月8日 | 教學設計者 | 呂玉瑞 | ||||||||
教學時間 | 教學重點 | ||||||||||
總時數 | 節數 | 每節分鐘 | 1.何謂酸雨。 2.酸雨的產生。 3.酸雨對地球的影響。 4.酸雨的防治措施。 | ||||||||
80分鐘 | 2節 | 40分鐘 | |||||||||
演示節次 | 第二節 | ||||||||||
教學研究 | |||||||||||
酸雨是工業文明後的負面產物,已經對全世界造成莫大的傷害與影響,希望藉由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酸雨的由來與如何防治酸雨的產生。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在化學上定義水之pH(酸鹼)值等於七為中性,小於則是酸性。 自然大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溫時溶解於雨水中並達到氣液相平衡後,雨水之酸鹼值約為 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質,例如,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硫化氫,海洋所釋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閃電所導致之氮氧化物等,均會使雨水進一步酸化,而酸鹼值會降至 5.0 左右。 因此,在 1980 年代後期以來,許多國內外(包含環保署研究報告)研究者,已將所謂「酸雨」認知為當雨水酸鹼值在 5.0 以下時,即確定受到人為酸性污染物的影響。因此,在環保署研究報告中,已統一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例如,若以環保署台北酸雨監測站 | |||||||||||
教學目標 | 能力指標 | 行為目標 | |||||||||
1.酸雨的認識。 2.導致酸雨的原因。 3.酸雨對人類社會及自然界的破壞及影響。 4.酸雨的防治措施。 | 綜 4-3-2-9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 1.能認識酸性物質對碳酸鈣物質的影響。 2.能瞭解酸雨是雨中含有酸性物質。 3.能知道酸雨的產生原因。 4.能瞭解酸雨對人類社會及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及影響。 5.能清楚知道如何有效防治酸雨的產生。 | |||||||||
學生經驗分析 | |||||||||||
學生已經知道液體有酸性和鹼性之分,六年級上學期自然教過了。課堂上也提過酸雨對環境有害。本課程是加深學生對「酸雨」的認識,深入探討酸雨對環境的危害。
| |||||||||||
教學準備 | |||||||||||
教學準備 | 教師 | 酸雨ppt、大理石、鹽酸、燒杯、夾子、學習單 | |||||||||
學生 |
| ||||||||||
行為目標號碼 | 活動流程 | 教學 資源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 一、引導活動: l 藉由ppt,秀出酸雨對古老建築物影響的照片,引起學生對學習酸雨的興趣。 老師提問:為什麼這些雕像都好像被破壞過一樣?為什麼雨水可以侵蝕這些雕像? 二、發展活動: l 請學生回想上學期自然課「水溶液的酸鹼性」單元,並且舉出有哪些東西是酸性的,最後老師用ppt秀出補充範例。老師作示範實驗:把鹽酸加入水中稀釋,然後滴於碳酸鈣物質–大理石上,觀察碳酸鈣物質有何反應。 1.說明酸性物質會侵蝕碳酸鈣物質。 2.說明古老的建築物中有許多為碳酸鈣物質所建築而成的。藉由一些古老建築物被酸雨所破壞及侵蝕的照片,推演出雨水中含有酸性物質。 l 先播放「酸雨」的卡通。請學生想一想:雨水中為何會有酸性物質,並介紹這些酸性物質的來源。 1.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是大型煉油廠和火力發電廠燃燒時所排放的廢氣。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為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 3.讓學生思考酸雨與人類文明演進的關係。 4.學生分組討論酸雨除了對建築物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及影響外,還對人類社會及自然界有哪些破壞及影響。 5.針對學生發表的內容進行指正或說明。 l 統整學生所討論關於酸雨形成的原因 酸雨的形成有許多原因,除了自然界的火山噴發物和動、植物分解所產生的 有機酸外,其實最嚴重的還是工商業的發達,大量的石化燃料,燃燒時所產 l 用投影片秀出更多「酸雨的危害」相關圖片 1. 酸污染對人類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的問題 2. 酸雨的一個間接影響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屬被水果,菜蔬和動物的組織吸收 3. 酸性粒子也會沈積在建築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蝕。 4. 酸雨會影響農作物稻子的葉子,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將枯萎、死亡 l 學生分組討論能如何有效防治酸雨的產生。最後老師統整: 目前最有效的酸雨防制處理,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所以,除了靠政府大量取締排放廢氣的工廠和汽、機車外,我們也要養成 三、統整活動: l http://www.epa.gov.tw/children/SubjectPage.aspx?Class=2
|
酸雨ppt
大理石、鹽酸、燒杯、夾子
酸雨ppt
學習單 |
5
15
10
10
15
5
20 |
問答
實作
討論
討論
發表
討論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