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六年級數學領域教學與評量計畫
- 教材版本:部編版
- 教學者:徐嘉珍
- 各週教學進度與重要教學活動表:
定期 評量 | 週次 | 日期 | 教學進度 | 重要教學活動內容 | 評量主要項目 |
第一次定期 | 一 | 0901~0906 | 一、質數和質因數。1-1質數、1-2質因數 | 活動:1.能列出所有因數(舊經驗)。2.讓學生了解質數與合數的定義。重點:1.大於1的整數,除了1和它自己以外,沒有其他的因數,稱為質數。2.大於1的整數如果不是質數,就稱為合數。3.合數一定有一個比1大,但比它自己小的因數。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 一、定期評量:50% 1.紙筆評量50%
二、平時評量:50% 1.習作與作業 30% 2.平時測驗 10% 3.學習態度表現10% |
二 | 0907~0913 | 一、質數和質因數。1-3質因數分解 | 活動:1.利用樹狀圖將一個合數做質因數分解。2.利用短除法將一個合數做質因數分解。重點:1.將一個合數寫成質因數相乘的形式,稱為質因數分解。2.將一個數寫成質因數分解時,習慣上將質因數由小寫到大。3.用短除法求質因數分解。 | ||
三 | 0914~0920 | 二、最大公因數及最小公倍數。2-1最大公因數 | 活動:利用列舉法、質因數分解法或短除法,求兩數的最大公因數。重點:1.在給定兩數所有的公因數中,最大的那個公因數稱為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2.將兩數的質因數分解中的共同質因數相乘,得到的數就是兩數的最大公因數。3.如果兩數沒有共同的質因數,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 | ||
四 | 0921~0927 | 二、最大公因數及最小公倍數。2-2解題、2-3最小公倍數、2-4解題 | 活動:1.利用找出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利用列舉法、質因數分解法或短除法,求兩數的最小公倍數。重點:如果兩數互質,他們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兩數的乘積。 | ||
五 | 0928~1004 | 三、分數的除法。3-1分數的除法 | 活動:1.熟練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2.理解同分母的分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重點:1.分數除法整數的求法。2.同分母分數除以分數的意義與計算方法。3.同分母分數相除,等於兩分數的分子相除。 | ||
六 | 1005~1011 | 三、分數的除法。3-2解題、3-3乘除互逆 | 活動:1.利用分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解決使用未知數符號所列出的兩(或單)步驟算式題問題。3.列出未知數符號的兩(或單)步驟算式。重點:乘數未知、被乘數未知、除數未知、被除數未知算式填充題的意義與解法。 | ||
七 | 1012~1018 | 三、分數的除法。3-4乘法與除法的應用 | 活動:利用分數的乘法與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重點: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其應用。 | ||
八 | 1019~1025 | 四、比、比值與正比。4-1比和比值、4-2相等的比(1) | 活動:1.利用「:」的符號記錄兩個數量的對等關係。2.理解「比值」的意義。重點:1.比的意義。2.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比來表示兩個數量的關係。3.「a:b」讀做「a比b」,其中a稱為這個比的前項,b稱為這個比的後項,「:」是比的記號。 | ||
九 | 1026~1101 | 四、比、比值與正比。4-3相等的比(2)、4-4解題 | 活動:1.解決含有分數的比的比值問題。活動2.透過整數倍或分數倍的轉換,解決將含有分數的比化成最簡單整數比的問題。重點:1.含有分數的比的比值問題的解法。2.如何透過整數倍或分數倍的轉換,3.解決將含有分數的比化成最簡單整數比的問題。4.利用比的相等來解決日常問題。 | ||
十 | 1102~1108 | 四、比、比值與正比。4-5正比 | 活動:以「兩組數量對應的紀錄表」為基礎,透過「對應項的比較」,掌握兩量的關係認識正比。重點:1.報讀「兩組數量對應的紀錄表」與「兩組數量對應的折線圖」。2.每一欄價錢和杯數所成的比都是相等的比,比值都是50(元/杯)。如此情形為價錢和杯數成正比,關係式可以寫成「價錢=50×杯數」。3.將價錢和杯數畫成折線圖時,折線圖是一條直線,並且延長後會通過左下方的紅點。 | ||
第二次定期 | 十一 | 1109~1115 | 五、圖形的縮放。5-1放大與縮小 | 活動:1.理解放大圖與縮小圖的意義2.計算原圖與放大圖(或縮小圖)的整數倍或分數倍關係。重點:1.放大圖與縮小圖的意義。2.計算原圖與放大圖(或縮小圖)的整數倍或分數倍關係。 | 一、定期評量:50% 1.紙筆評量50%
二、平時評量:50% 1.習作與作業 30% 2.平時測驗 10% 3.學習態度表現10% |
十二 | 1116~1122 | 五、圖形的縮放。5-2繪製放大圖與縮小圖、5-3比例尺 | 活動:1.利用與原圖同大的方格紙畫出其放大圖或縮小圖。2.畫出原圖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的縮小圖。重點:1.如何在與原圖同大的方格紙畫出其放大圖或縮小圖。2.如何畫出原圖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的縮小圖。 | ||
十三 | 1123~1129 | 六、圓形圖。6-1統計圖的用途、6-2繪製圓形圖 | 活動:1.理解圓形圖、長條圖及折線圖的用途。2.整理生活中的資料,算出部分量占全體量的比率,再依照比率算出圓心角的角度,最後完成圓形圖。重點:1.圓形圖、長條圖及折線圖的用途。2.如何算出部分量占全體量的比率。3.如何依照比率算出圓心角的角度。:如何繪製圓形圖。 | ||
十四 | 1130~1206 | 六、圓形圖。6-2繪製圓形圖、6-3解題 | 活動:1.整理生活中的資料,算出部分量占全體量的百分率,再依照各項的百分率在圓形圖上做切割,最後完成圓形圖。2.利用圓形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重點:1.如何算出部分量占全體量的百分率。2.如何依照各項的百分率,繪製圓形圖。3.先算出各項目占全部的百分率,算完之後提醒學生檢查總和是不是100%,不滿100%的話,在百分率占最多的項目加1%,再依各項的百分率在圓形圖上做切割,並標記該項目的名稱及百分率。 | ||
十五 | 1207~1213 | 七、小數的除法。7-1小數除以小數、7-2解題 | 活動:1.做小數除以小數的直式計算(商為小數,沒有餘數)。2.應用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重點:1.小數除以小數的直式計算的方法。2.先將除數中的小數點劃去變成整數,再按照除數的小數位數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3.商的小數點要與移動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 ||
十六 | 1214~1220 | 七、小數的除法。7-3單位換算 | 活動:1.認識長度單位「台尺」及「公尺」與「台尺」的關係,並運用小數乘除做單位換算。2.認識重量單位「台斤」、「台兩」及「公斤」與「台斤」的關係,並運用小數乘除做單位換算。重點:1.教師解說:公尺、台尺的換算。1公尺≒3.3台尺。2.教師解說:公斤、台兩、台斤的換算。 | ||
十七 | 1221~1227 | 八、正多邊形與圓。8-1正多邊形、8-2圓的周長 | 活動:1.認識正多邊形,並知道正多邊形等邊又等角。2.透過實測活動,認識直徑10公分的圓,並由此算出直徑1公分的圓周長。3.認識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重點:1.正多邊形的意義及其性質2.圓周長的算法。 | ||
十八 | 1228~0103 | 八、正多邊形與圓。8-3圓的面積、8-4扇形的弧長和面積、8-5解題 | 活動:1.運用切割重組,理解圓的面積公式。2.理解扇形弧長意義及其求法與應用。3.理解扇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重點:1.如何將圓切割重組成長方形,藉此求出圓面積。2.圓面積=半徑×半徑×3.14。3.扇形弧長的意義。 | ||
十九 | 0104~0110 | 九、柱體和錐體。 | 活動:1.觀察形體,認識直角柱、直圓柱、正角錐和直圓錐。2.認識直角柱。3.認識直圓柱。重點:1.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複件做出各種形體,透過觀察外觀,認識柱體和錐體。2.柱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直角柱和直圓柱。3.錐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正角錐和直圓錐。4.直角柱的意義與種類。5.從上到下都一樣粗細的立體,兩底面全等且互相平行,底面和每個側面互相垂直,稱為直角柱。 | ||
二十 | 0111~0117 | 九、柱體和錐體。 | 活動:1.觀察形體,認識直角柱、直圓柱、正角錐和直圓錐。2.認識直角柱。3.認識直圓柱。重點:1.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複件做出各種形體,透過觀察外觀,認識柱體和錐體。2.柱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直角柱和直圓柱。3.錐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正角錐和直圓錐。4.直角柱的意義與種類。5.從上到下都一樣粗細的立體,兩底面全等且互相平行,底面和每個側面互相垂直,稱為直角柱。 | ||
二十一 | 0118~0120 | 九、柱體和錐體。 | 活動:1.觀察形體,認識直角柱、直圓柱、正角錐和直圓錐。2.認識直角柱。3.認識直圓柱。重點:1.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複件做出各種形體,透過觀察外觀,認識柱體和錐體。2.柱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直角柱和直圓柱。3.錐體根據底面形狀分成正角錐和直圓錐。4.直角柱的意義與種類。5.從上到下都一樣粗細的立體,兩底面全等且互相平行,底面和每個側面互相垂直,稱為直角柱。 |
附註:各週進度依實際教學需要將進行必要之調整。
- 定期與平時評量項目:
- 本學期共有二次定期評量
- 學期成績計算方式:
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作業要點」,學習領域之評量成績計算方式如下:
- 每次定期學習評量總成績,為定期評量和平時評量成績各占百分之五十。
- 學期總成績,為各次定期學習評量總成績總和之平均。
- 定期評量方式:學校統一紙筆測驗
- 平時評量參考項目與相關比重:
(一)習作與作業報告 30% (二)平時測驗 10%
(三)學習態度表現 10%
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六年級數學領域教學與評量計畫活動成果報告
活動名稱:數學平時教學與多元評量 參加對象:六忠學生,8人 教學省思: 學生在解題上遇到敘述比較長的句子會害怕而算錯,鼓勵學生再多唸幾次題目後解題,提示可以用相等比的概念來解題。整數的比學生比較容易解題。分數比,提示找出兩數的最大公因數相乘化為整數比。小數比先檢視此數為多少分位,0.5:0.35若乘以10,0.35還是小數,學生能推論出一起乘以100才會變成整數而好計算。學生對於乘除互逆的理解需再精熟練習,需要簡化步驟再來解題。取概數到百分位再化為百分率容易出錯,提醒學生先要算到千分位再四捨五入,多練習則有改進。學生會運算短除法解出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但是詢問其質因數為何,有4位學生(1、4、5、6)概念較模糊不清。分數的除法,遇到分母數字相等或相等的兩數相乘,有3位學生(1、2、4)直接約分忘了乘以倒數。對於比的概念有5位學生(1、4、5、6、7)在計算及應用題上還是不大會解題,需要協助釐清概念。學生並非不會運算或理解相關概念,只是在面對題型和課本、習作不同時,無法讀懂題目而寫錯。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多讓學生上台練習或小組討論,讓學生看看其他同學是怎麼解題的。 | |
資訊教育融入數學課程 | 運用均一教育平台-小數的除法 |
先由教師解說、板書提示 | 再讓學生練習,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 |
學生上台寫下解題過程 | 寫對的在黑板左邊的榮譽榜記優點 |
書包減重-先測量書包重量 | 計算、記錄書包是否過重與改進措施
|
學生練習分數的除法 | 訂正要求寫清楚過程 並用藍筆打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