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與評量計畫
- 教材版本:南一版
- 教學者:莊志強
- 各週教學進度與重要教學活動表:
定期評量 | 週次 | 日期 | 教學進度與 重要教學活動內容 | 評量主要項目 |
第一次定期 | 一 | 09.01-09.06 | 一、海洋中的臺灣 第1課、我們的臺灣 | 一、定期評量: 1.統一紙筆測驗
二、平時評量 1.平時測驗 40% 2.習作與作業 30% 3. 學習態度表現30% |
二 | 09.07-09.13 | 一、海洋中的臺灣 第1課、我們的臺灣 | ||
三 | 09.14-09.20 | 一、海洋中的臺灣 第2課海洋與臺灣+社會放大鏡、海洋文化藝術館一日遊 | ||
四 | 09.21-09.27 | 二、富饒的臺灣 第1課、臺灣的地形 | ||
五 | 09.28-10.04 | 二、富饒的臺灣 第2課、臺灣的氣候 | ||
六 | 10.05-10.11 | 二、富饒的臺灣 第3課、臺灣的自然環境資源 | ||
七 | 10.12-10.18 | 二、富饒的臺灣社會放大鏡、墾丁「嬉」遊記 | ||
八 | 10.19-10.25 | 三、臺灣史話 第1課、早期的臺灣名稱與歷史發展 | ||
九 | 10.26-11.01 | 三、臺灣史話第 2課、臺灣的歷史與教育措施 | ||
十 | 11.02-11.08 | 三、臺灣史話社會放大鏡、拜訪「全臺首學」─孔廟之旅 | ||
第二次定期 | 十一 | 11.09-11.15 | 四、臺灣的城與鄉 第1課、臺灣的城鄉變化 | |
十二 | 11.16-11.22 | 四、臺灣的城與鄉 第1課、臺灣的城鄉變化 | ||
十三 | 11.23-11.29 | 四、臺灣的城鄉發展 第2課、現代臺灣的城鄉風貌 | ||
十四 | 11.30-12.06 | 四、臺灣的城鄉發展 社會放大鏡、小娟的鄉村生活體驗 | ||
十五 | 12.07-12.13 | 五、臺灣城的交通 第1課、各時期的交通運輸 |
1.統一紙筆測驗
二、平時評量 1.平時測驗 40% 2.習作與作業 30% 3. 學習態度表現30% 結業式 | |
十六 | 12.14-12.20 | 五、臺灣的交通 第2課、臺灣交通向前行 | ||
十七 | 12.21-12.27 | 五、臺灣的交通 社會放大鏡、看臺灣百年鐵道發展 | ||
十八 | 12.28-01.03 | 六、臺灣的經濟 第1課、臺灣各時期的經濟發展 | ||
十九 | 01.04-01.10 | 六、臺灣的經濟 第2課、臺灣經濟向前看 | ||
二十 | 01.11-01.17 | 六、臺灣的經濟 社會放大鏡、騎上國際舞臺的臺灣鐵馬 | ||
二十一 | 01.18-01.20 | 六、臺灣的經濟 社會放大鏡、騎上國際舞臺的臺灣鐵馬 |
附註:各週進度依實際教學需要將進行必要之調整。
- 定期與平時評量項目:
- 本學期共有二次定期評量
- 學期成績計算方式:
- 本學期共有二次定期評量
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作業要點」,學習領域之評量成績計算方式如下:
- 每次定期學習評量總成績,為定期評量和平時評量成績各占百分之五十。
- 學期總成績,為各次定期學習評量總成績總和之平均。
- 定期評量方式:學校統一紙筆測驗
- 平時評量參考項目與相關比重:
(一)習作與作業報告 50% (二)平時測驗(含相關多元評量)50%
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與評量計畫活動成果報告
活動名稱:台灣城與鄉 參加對象:五忠學生,8人 教學內容: 將第四單元的第一節「城鄉變化」上完之後,檢驗學生統整與歸納的能力,利用表格讓學生再次從課本中歸納課本的重點。把班上分為二組,一起合作製作,製作完之後,學生發表自己的成果,然後兩組互為評分,並點出他組非常棒的地方以及錯誤的地方。 教學省思: 以往在單元結束之後,學生都還不知道整課的重點,概念有些多,學生不好歸納,藉由此分組畫表格方式,讓學生自我學習如何歸納找重點,在由同儕間的學習驅動團隊,了解團體合作的重要學習溝通方式,在點出他組的優缺點時,又再次對課文的重點重新理解與記憶。我覺得學生應該很有成就感的。 | |
各組閱讀課文歸類重點 | 學生分組報告自己的重點 |
分組互為評點作品 | 寫出對他組的優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