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三年級數學領域教學評量計畫與成果

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103學年度第1學期三年級

數學領域教學與評量計畫

  1. 教材版本:部編版
  2. 教學者:羅志文
  3. 各週教學進度與重要教學活動表:

定期

評量

週次

日期

教學進度

重要教學活動內容

評量主要項目

第一次定期

9/1

~

9/5

一、數線1-1認識數線1-2在數線上做加減

活動一:認識數線
1.教師揭示課本P4、P5放大圖,引導學生點數8月28日再過幾天是8月31日,並說明8月有31天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6放大圖,藉由生活物品上的標記線,引導學生認識數線。
3.教師揭示課本P7放大圖,帶領學生標記各刻度對應的數(數線從0開始),一個點對一個數字,把代表點的數字填出來,再圈起來。
4.仿布題1題型,教師帶領學生標記各刻度對應的數(數線不是從0開始),教師說明:有時因為要用到的只是數線上的一部分,所以省略了前段部分。
5.教師說明:布題2的第1題,每兩個點的間隔為1,但代表1、3、5、7、…的數字不標出來;第2小題省略了33、35、37…的數字,請學生以2個一數的方法標上數字。
6.教師揭示課本P8放大圖,教師帶領學生標記各刻度對應的數,每兩個點的間隔為5、10或100,省略兩個中間的點和相對的數字。
活動二:在數線上做加減
1.教師揭示課本P9放大圖,以棋子向右移動的題型,指導學生先在數線上點數出答案,再將操作的結果寫成算式。教師說明:向右邊移動,數字會增加,移動多少格,數字就會增加多少。
2.教師以小蜜蜂向左飛的題型,指導學生先在數線上點數出答案,再將操作的結果寫成算式。教師說明:向左邊移動,數字會減少,移動多少格,數字就會減少多少。
3.教師揭示課本P10放大圖,以小青蛙向左跳,再向右跳幾格的題型,引導學生在數線上做先減後加的操作,並提醒學生可以將兩個算式合併為一個算式。
4.教師配合布題4的數線,說明由小數到大數之間隔可用減法列式求出。

一、定期評量:50%

1.紙筆評量50%

 

二、平時評量:50%

1.習作與作業 30%

2.平時測驗 10%

3.學習態度表現10%

9/8

~

9/12

一、數線

1-3在數線上做大小比較1-4數間隔練習園地

活動一:在數線上做大小比較
1.教師揭示課本P11放大圖,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大小不同的數在數線上的位置關係。教師說明:在數線上,越右邊的數字越大,越左邊的數字越小。
2.教師揭示課本P12放大圖,以棋子擺放在那個間隔的題型,引導學生觀察數線上的棋子在哪兩個數之間,進而判斷哪一個數介於這兩數之間。
3.教師以青蛙和蚱蜢比賽跳遠的題型,引導學生觀察青蛙和蚱蜢分別從哪一個數字起跳,各自跳到哪個數字,再比較這兩個數字的大小。教師說明:越大的數越靠右邊。
活動二:數間隔
1.教師揭示課本P13放大圖,以第1棟到第6棟之間有幾個間隔的題型,說明兩棟中間叫做1個間隔,請學生思考如何算出間隔數,接著用減法算式算出間隔。
2.教師再以第22棟到第18棟之間有幾個間隔的題型,先讓學生數出間隔數,再引導學生寫出算式。
3.教師揭示課本P14放大圖,以第5位男生到第10位男生之間有幾個間隔的題型,說明每兩位男生之間有一個間隔,再引導學生利用減法算出間隔數。
4.教師提醒學生布題2的第2小題,兩位男生之間有一位女生,就好像兩位男生之間有一個間隔,請學生仿照第1小題利用減法算出間隔數。
5.教師揭示課本P15放大圖,以數日子的題型,先帶領學生在數線上點數有幾個間隔,再列出算式算出天數。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16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9/15

~

9/19

二、10000以內的數

2-1幾千幾百幾十幾

活動一:幾千幾百幾十幾
1.教師揭示課本P17放大圖,藉由錢幣的發明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18放大圖,利用圖卡說明:10個百是1個千,記做1000,讀做一千。接著指著練習題的數線,帶領學生做100到1000整百的順數活動。
3.教師揭示課本P19放大圖,利用千格塊圖卡和數線,帶領學生點數千格塊圖卡,1個千加1個千是2千,以此類推,帶領學生做到10000的數數活動。教師說明:10個千是1萬,記做10000,讀做一萬。接著指著練習題的數線,帶領學生做1000到10000整千的順數活動。
4.教師揭示課本P20放大圖,利用圖卡表徵四位
數,再請學生分別說出每種積木圖卡的值,逐一讀出幾千、幾百、幾十和幾個一,最後引導學生數字和國字的寫法。
5.教師揭示課本P21放大圖,先介紹1 0 0 0 元的錢幣,引導學生觀察錢幣的兩面。接著請學生將錢幣放在位值表上數數看,千位1000元紙鈔有幾張,其它位數的錢幣各有幾個,最後請學生觀察位值表上的2個千3個百5個一是多少。
6.教師揭示課本P22放大圖,仿布題5的方式進行教學。
7.教師揭示課本P23放大圖,引導學生將3952四個數字分別放在位值表上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欄位中,請學生說明每一個數字在該位值欄位中表示的數值。例如:3表示3個千,就是3000。最後引導學生完整說出3952是由3個千9個百5個十2個一所構成。

9/22

~

9/26

二、10000以內的數

2-2數的大小比較2-3加一

活動一:數的大小比較
1.教師揭示課本P24放大圖,引導學生將兩數填入位值表中,再從高位比起(千位),最後用<或>符號表示比較的結果。
2.教師揭示課本P25放大圖,引導學生思考布題1的題意。首先要求學生思考一個比6999大的數,它的千位數字最小是多少;再請學生思考這個數比7100小,它的百位數字是多少。
3.布題4引導學生思考用1、3、5、7拼湊一個四位數,若此數要介於7000和7300之間,則這個數的千位數字可能是多少;接著思考百位數字可能是多少。
活動二:加一
1.教師揭示課本P26放大圖,在黑板畫數線並標記308,帶領學生向右點數3個一。當數到309加一時,強調因為「9+1」是10,所以下一個數是310。
2.教師再請學生觀察第2小題與第1 小題的差異,並提醒第1小題千位為0,本題千位為1,所以1308加3的數法和第1小題類似。請學生仿照第1 小題的方式在數線上點數。
3.教師揭示課本P27放大圖,在黑板畫數線並標記198,帶領學生向右點數4個一。當數到199加一時,強調因為「99+1」是100,所以下一個數是200。
4.教師再請學生觀察第2小題與第1 小題的差異,並提醒第1小題千位為0,本題千位為3,所以3198加4的數法和第1小題類似。
5.布題3仿照布題2的引導方式,帶領學生從2998累加4到3002。
6.教師揭示課本P28放大圖,在黑板畫數線並標記數字999,先帶領學生向右數,用累加1的方式,點數個位進十位、接著進百位再進千位的數。再仿照999累加1的方法,在數線上標記數字9999,用累加1的方式,點數個位進十位、接著進百位、進千位,再進到萬位的數。

9/29

~

10/3

二、10000以內的數2-4加十、加百2-5用錢練習園地

活動一:加十、加百
1.教師揭示課本P29放大圖,在黑板畫數線並標記380,帶領學生向右點數3個十。當數到390加十時,強調因為「90+10」是100,所以下一個數是400。再請學生觀察察380與1380的差異,並能理解380的千位為0,1380千位為1,所以1380加30的數法和380加30類似。
2.教師進行第2小題教學時,提醒學生數到1990加十時,因為「990+10」是1000,所以下一個數是2000。
3.教師揭示課本P30放大圖,在黑板畫數線並標示 990,帶領學生在數線上向右點數1個十,複習990多10是1000。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教學,9990多10是10000。
4.教師進行第2小題教學時,可帶領學生在數線上向右點數4個百。當數到1900加百時,強調因為「900+100」是1000,所以下一個數是2000。
活動二:用錢
1.教師揭示課本P31放大圖,請學生模擬布題的情境,利用附件操作付錢和找錢的方法,找出答案。
2.布題2請學生模擬布題的存錢情境,利用附件找出答案。教師提醒學生最後要將10張100元換成1000元。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32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10/6

~

10/10

三、圓和角

3-1圓心、半徑、直徑3-2圓規

活動一:圓心、半徑、直徑
1.教師揭示課本P33放大圖,藉由「規矩」用語的典故,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34放大圖,從牛兒吃草的圖,說明圓心和圓周的位置。
3.教師指著圓的中心位置說明圓的中心位置叫作圓心,圓的邊界叫作周界。
4.教師利用生活中圓形的物品,請學生指出或畫出圓心的大概位置。
5.教師揭示課本P35放大圖,請學生拿出直尺畫出指定的連線,再請學生觀察布題2中的五條圓周到圓心的連線的長度,說明圓周到圓心的連線叫做半徑,這5條連線長度都一樣長,也都是半徑。
6.教師揭示課本P36放大圖,請學生拿出直尺畫出指定的連線,再要求觀察這三條線中,哪一條會經過圓心。教師說明:這三條連線都是圓上兩點連出來的線段,但只有經過圓心的連線叫做「直徑」。
7.教師揭示課本P37放大圖,指導學生用圓形色紙透過對摺再對摺的方法,找出圓心和直徑,再引導學生理解「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進而運用乘法算出直徑的長度。
活動二:圓規
1.教師揭示課本P38放大圖,指導學生依照課本的步驟,利用圓規畫一個圓。
2.教師揭示課本P39放大圖,指導學生依照課本的步驟,比較黑線和紅線的長度。
3.教師指導練習題時,可提醒學生,先用圓規放在某一條線上,兩腳張開與此線同長,再用張開的兩腳去比對另外兩條線,並用有筆心的一腳做記號來比較。

10/13

~

10/17

三、圓和角

3-3角3-4直角練習園地

活動一:角
1.教師揭示課本P40放大圖,請學生拿出三角板來,描出其中一個角。
2.教師接著說明角的構成要素,並請學生比對自己描出來的角,指出自己畫的角的邊和頂點的位置。
3.教師請學生將布題2圖片上的角、頂點指出來。
4.教師揭示課本P41放大圖,並依照步驟在黑板上示範畫出一個角,再讓學生在空白處仿作。5.教師揭示課本P42放大圖,將透明膠片貼附在圖片上,示範描出藍色咕咕鐘屋頂的角,並指導學生利用附件8透明膠片仿作描出紅色咕咕鐘屋頂的角。接著請學生將透明膠片上的兩個角分開剪,請學生直接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並說明可能的比較方法。
活動二:直角
1.教師揭示課本P43放大圖和附件9正方形、長方形圖片,請學生指認圖形中的直角,並指導學生在直角上做出直角記號。
2.教師揭示布題2的四張圖片,請學生拿出附件9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當作檢查工具,檢查這四張圖片中哪些地方有直角。
3.教師揭示課本P44放大圖,指導學生先找出三角板和課本上的直角,接著在紙上描繪出找到的直角。
4.教師進行布題4教學時,提醒學生要先將三角板的一邊和紅線對齊,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紅線的一端對齊,才能開始描繪另一邊。
5.教師揭示課本P45放大圖,指導學生操作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1、2小題的角做直接比對。
6.進行布題6教學時,提醒學生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要和被比較角的頂點對齊。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46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10/20

~

10/24

四、10000以內的加減

4-1百位進千位的加法4-2三次進位的加法4-3二次退位的減法

活動一:百位進千位的加法
1.教師揭示課本P47放大圖,說明馬拉松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48放大圖,並指導學生操作數學積木來解題,以熟練三位數直式的加法計算。
3.教師揭示課本P49放大圖,並指導學生從個位開始,由右向左運用基本加法解題,以熟練四位數直式的加法計算。教師可直接口述每個位值的數字,讓學生心算它的答案,再透過進位的口訣將進位的紀錄直接寫在直式上。
活動二:三次進位的加法
1.教師揭示課本P50放大圖,再口述布題,並用定位板引導學生解題。
2.教師揭示課本P51放大圖,用定位板引導學生解題。教師加強在每個位值作進位口訣的覆誦活動,讓學生熟練三次進位的加法直式計算。
3.教師揭示課本P52放大圖,請學生先依據布題3題意列出加法橫式,再用直式計算。
4.教師進行布題4教學時,先在黑板上揭示線段圖,再引導學生理解線段圖解題。
活動三:二次退位的減法
1.教師揭示課本P53放大圖,讓學生學習二次退位的減法,並用加法驗算。
2.教師揭示課本P54放大圖,引到學生理解題意,並在定位板上解題和計算。
3.教師揭示課本P55放大圖,教師說明:被減數的十位為0時,使用「退一個百到十位,百位剩下幾個百,十位共有幾個十」、「退一個十到個位,十位剩下幾個十,個位共有幾個一」的位值轉換語言,切實反應在二次退位的直式紀錄。
4.教師揭示課本P56放大圖,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用減法列式解題。

10/27

~

10/31

四、10000以內的加減

4-4加與減4-5估算4-6加減併式練習園地

活動一:加與減
1.教師揭示課本P57放大圖,請學生將忠明列出的被加數用括號表示的算式與線段圖相比對,指導學生列出減式解題。
2.教師指著布題2第1小題的線段圖,請學生將( )-2499=301的算式與線段圖相比對,指導學生列出加式解題。
3.教師指著布題2第2小題的線段圖,請學生將
4681-( ) =1681的算式與線段圖相比對,指導學生列出減式解題。
活動二:估算
1.教師揭示課本P58放大圖,指導學生利用高位進行價錢的估算,知道297大約是300,398大約是400,合起來大約是700。
2.布題1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利用高位進行價錢的估算,知道295元至少要準備3張一百元, 196元至少要準備2張一百元,合起來至少要準備5張一百元。
3.教師揭示課本P59放大圖,指導學生利用高位進行估算,知道698大約是700,304大約是300,所以698向右數304大約是1000。
4.布題3,引導學生知道沾到墨汁的數接近700,但不到700,所以要填6。
活動三:加減併式
1.教師揭示課本P60放大圖,引導學生利用二年級之舊經驗,列出兩步驟算式,再引導學生列出連加併式解題。
2.教師揭示課本P61放大圖,引導學生利用二年級之舊經驗,列出兩步驟算式,再引導學生列出連減併式解題。
3.教師揭示課本P62、P63放大圖,引導學生依據題意及線段圖的提示列出兩步驟算式,再引導學生列出先加再減和先減再加的併式解題。
活動四: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64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11/3

~

11/7

綜合與應用(一)

1.布題1

2. 布題2

3. 布題3 

活動一:布題1
1.教師揭示課本P65放大圖,引導學生觀察每小題,數字間的關係,再用累加的方式,完成表格。
活動二:布題2
1.揭示課本P66、P67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藏寶圖的資訊,並在圖上標示出◎的距離。
2.依據布題情境,列成加減併式,再由左而右計算。
活動三:布題3
1.揭示課本P68放大圖,請學生先指出圓心,再指出綠色、藍色和紅色圓的半徑,最後進行解題。
2.請學生先找出甲、乙、丙區域的位置,再數數看各有幾個直角。

第二次定期

十一

11/10

~

11/14

五、乘法

5-1十、百、千的乘法5-2不進位乘法

活動一:十、百、千的乘法
1.教師揭示課本P69放大圖,說明撲克牌花色和張數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70放大圖,透過巧克力一盒固定顆數的包裝情境,利用幾個10元的幾倍,算出整十乘以一位數的答案,再將乘法橫式紀錄轉為直式紀錄。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橫式和直式中紅色數字,察覺乘以整十,末位補0的事實。
4.教師揭示課本P71放大圖,透過百格板的操作,利用幾張100的幾倍,找出整百乘以一位數的答案。再引導學生學生觀察直式中紅色數字,察覺乘以整百,末位補0的事實。
5.布題3透過1000元錢幣圖卡的操作,利用幾張1000的幾倍,找出整千乘以一位數的答案。再引導學生學生觀察直式中紅色數字,察覺乘以整千,末位補0的事實。
活動二:不進位乘法
1.教師揭示課本P72放大圖,利用積木圖卡的操作,找出「幾個十,幾個一」的幾倍的答案,並指導學生在位值表上計算,說明直式計算的過程與意義。
2.教師揭示課本P73放大圖,利用錢幣圖卡的操作,找出「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的幾倍的答案,並指導學生在位值表上計算,說明直式計算的過程與意義。

一、定期評量:50%

1.紙筆評量50%

 

 

二、平時評量:50%

1.習作與作業 30%

2.平時測驗 10%

3.學習態度表現10%

十二

11/17

~

11/21

五、 乘法5-3進位乘法5-4 解題練習園地

活動一:進位乘法
1.教師揭示課本P74放大圖,利用錢幣圖卡的操作,找出「幾個十,幾個一」的幾倍的答案,並指導學生在位值表上記下解法。
2.教師指導學生脫離位值表,用乘法直式算則解決二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問題。並提醒學生進位時可以在十位上方記上進位的數字。
3.教師揭示課本P75放大圖,引導學生在位值表上用直式把解法記下來。
4.教師揭示課本P76放大圖,請學生使用橫式列式,再用直式算出答案。
活動二:解題
1.教師揭示課本P77放大圖,以布題1指導學生做「先乘後加」的兩步驟問題;以布題2指導學生做「先乘後減」的兩步驟問題。
2.教師揭示課本P78放大圖,以布題3指導學生做「先加後乘」的兩步驟問題;以布題4指導學生做「先減後乘」的兩步驟問題。
3.教師揭示課本P79放大圖,教師先依據秀蘭的做法,引導學生先算出哥哥和姐姐的錢,再算出哥哥和姐姐合起來的錢;再依據瑪雅的做法,藉由圖示引導學生理解倍數相加的意義,用乘法算出哥哥和姐姐合起來的錢。
4.教師揭示課本P80放大圖,依據阿布的做法,引導學生先算出爸爸和媽媽的錢,再算出爸爸比媽媽多的錢;再依據阿農的做法,藉由圖示引導學生理解倍數相減的意義,用乘法算出爸爸比媽媽多的錢。
5.教師揭示課本P81放大圖,請學生拿出附件11的年曆,查閱後將各月日數填入表格中。再利用乘法、加法算出答案。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82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十三

11/24

~

11/28

六、公升和毫升

6-1 認識毫升6-2 認識公升

活動一:認識毫升
1.教師揭示課本P83放大圖,說明汽水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84放大圖,並拿出1000毫升的量杯,讓學生觀察並認識刻度結構。
3.教師將水倒入量杯中,直到水面到達500毫升的刻度,再請學生報讀水面位置的刻度。教師宣告:水面刻度是500,表示量杯裡有500毫升的水,「毫升」英文記做ml。
4.布題2讓學生用容器裝滿水倒入量杯,以進行實測容器容量的活動。
5.教師揭示課本P85放大圖,並拿出小湯匙,示範將小湯匙裝滿水倒入1000毫升量杯,無法測量出1湯匙的水量,接著拿出10毫升的量杯,讓學生觀察並認識刻度結構。並宣告:要測量如1湯匙這麼少的水量,可以改用10毫升的量杯。
6.布題4請學生拿出自備的飯碗、茶杯和水壺蓋,請學生先估估看這三樣容器的容量,再進行實測以了解估測後的正確情形。
活動二:認識公升
1.教師揭示課本P86放大圖,教師將養樂多瓶(100毫升)裝滿水,一瓶一瓶倒入量杯中,教師說明:水到刻度「1000」,表示有1000毫升的水,也可以說是1公升。「公升」英文記做l。
2.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布題2,讓學生先估估看,再實際測量容量。
3.教師揭示課本P87放大圖,將2個1公升的水倒進水桶裡,問水桶裡有幾公升的水?再將水桶裡的水倒進量筒裡,問可以裝滿幾個1公升的量筒?
4.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布題3練習,說明:3個1000毫升是3個1公升,4個1000毫升是4個1公升。

十四

12/1

~

12/5

六、 公升和毫升

6-3 單位換算和比較6-4 解題練習園地

活動一:單位換算和比較
1.教師揭示課本P88放大圖,以水桶裝滿水倒進量筒的題型,引導學生以公升、毫升為複名數單位來報讀液面刻度,並記錄成×公升○毫升。教師說明:5公升400毫升也就是5個1000毫升和400毫升,是5400毫升。
2.布題2為布題1的互逆題型。教師說明:1000毫升是1公升,1700毫升是1000毫升和700毫升,所以是1公升700毫升。
3.教師揭示課本P89放大圖,指導學生進行容量多少的比較,要先比較公升數,再比較毫升數。
活動二:解題
1.教師揭示課本P90放大圖,以布題1,引導學生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容量問題;以布題2,引導學生先將公升換乘毫升,用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容量問題。
2.教師揭示課本P91放大圖,以布題3,引導學生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容量問題(乘法單位量×單位數型)。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92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十五

12/8

~

12/12

七、除法

7-1 認識除法算式7-2除法與倍數

活動一:認識除法算式
1.教師揭示課本P93放大圖,說明可樂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94放大圖,以包裝球的題型(2顆裝一袋),引導學生用除法橫式記錄:10÷2=5,讀作:十除以二等於五,並介紹除法算式中的名詞:被除數、除數和商。
2.教師揭示課本P95放大圖,以蘋果分裝的題型(4顆裝一籃),引導學生用除法橫式記錄:12÷4=3,並說明算式中符號和數字的意義。教師歸納:將物品分裝時,可以用除法來做。
活動二:除法與倍數
1.教師揭示課本P96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有8瓶可樂,2瓶裝1袋,可以想成2的幾倍是8」。8÷2可以想成2的幾倍是8,利用2×4=8找出答案。
2.教師揭示課本P97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有10個杯子,幾盒有40個杯子,可以想成10的幾倍是40」。40÷10可以想成10的幾倍是40,利用10×4=40找出答案。
3.教師口述布題3,說明15是3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算。
4.教師揭示課本P98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幾個的3倍是18」可以想成18平分成3份,寫成算式18÷3,用6×3=18找出答案。
5.教師口述布題5,說明哪一個數的10倍是50,可以想成將50平分成10份是多少。

十六

12/15

~

12/19

七、除法

7-3解題7-4乘與除練習園地

活動一:解題
1.教師揭示課本P99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10公分是1段,幾段是80公分」可以想成「10的幾倍是80」並利用10×8=80找出答案。
2.透過布題2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直徑是半徑的2倍,多少的2倍是14」可以想成「14平分成2份」,用除法來算。
3.教師揭示課本P100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7公升是1 桶,幾桶是42公升」可以想成「7的幾倍是42」,並利用7×6=42找出答案。
4.透過布題4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倒了8次剛好是24公升」表示水桶容量的8倍是24公升,可以想成「什麼數的8倍是24」,再寫成算式24÷8,用3×8=24找出答案。
5.教師揭示課本P101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8 個小正方形可以拼1個長方形,拼出幾個長方形需要用掉40個小正方形」可以想成「8 的幾倍是40」,並利用8×5=40找出答案。
6.透過布題6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3顆蘋果分成1袋,分成幾袋共有12顆」,可以想成「3的幾倍是12」,再利用3×4=12找出答案。
活動二:乘與除
1.教師揭示課本P102、P103放大圖,以課本情境題布題,學生按題意列式解題。
2.教師揭示說明框的四個算式,並讓學生從情境中,觀察式子的異同和關係。最後歸納說明,讓學生透過情境了解乘和除的相互關係(乘除互逆)。
3.教師揭示課本P104、P105放大圖,以奇異果禮盒的排放方式模仿除法直式中被除數、除數及商的位置,並引導學生藉由乘除互逆關係進行解題。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106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十七

12/22

~

12/26

八、有餘數的 除法    

8-1 除法直式8-2 餘數的規則

活動一:除法直式
1.教師揭示課本P107放大圖,說明甜甜圈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108放大圖,引導學生用除法橫式列式,並說明列式的意義。
3.教師揭示課本P109放大圖,逐步指導學生依照步驟1到步驟4,在除法位值表上記錄除法直式,並說明各數字及符號的意義。提醒學生:除法直式中,被除數和商的十位、個位要對齊。
4.教師揭示課本P110放大圖,引導學生用除法橫式列式,並說明列式的意義。教師提問:7 的幾倍最靠近3 1,卻不會超過31?完成除法直式記錄後,請學生驗算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5.教師揭示課本P111放大圖,引導學生用直式計算並進行估商。
6.教師揭示課本P112放大圖,引導學生觀察除法直式中「28-28=0」,並說明「餘數是0」或「沒有餘數」也稱做「整除」。
活動二:餘數的規律
1.教師揭示課本P113放大圖,請學生逐一填寫除數是3的商和餘數,引導學生學生能發現餘數出現的模式,重複出現「0、1、2」。
2.教師揭示課本P114放大圖,引導學生將各數分成能被2整除和不能被2整除。教師說明:能被2 整除的數稱為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稱為奇數。並讓學生指出偶數的個位數字是「0、2、4、6、8」,奇數的個位數字是「1、3、5、7、9」。
3.教師揭示課本P115放大圖,指著表格第1列的數字說明:這一列數字都比10大, 比20小。問學生:「這一列數字除以10的商都是多少?餘數又是多少呢?」,指導學生找出答案並填入正確的位置。其它各數仿上述的活動教學。

十八

12/29

~

1/2

八、有餘數的除法    

8-3解題練習園地

活動一:解題
1.教師揭示課本P116放大圖說明布題情境,請學生先列除法橫式,再用直式來算答案,並請學生檢查餘數是否比除數小。
2.教師揭示課本P117放大圖,並說明布題3中多出來的1位小朋友也要坐1艘小船,因此答案是商再加1。
3.教師說明布題4中沒有裝滿1盒的蘋果不能出售,因此只能以裝滿的盒數做為答案。
活動二: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118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十九

1/5

~

1/9

九、分數

9-1認識分數9-21是四分之幾

活動一:認識分數
1.教師揭示課本P119放大圖,說明巧克力的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揭示課本P120放大圖,引導學生透過附件的摺、剪、分割等活動,將圖卡等分成2份。
3.教師說明分數的記法,並指導學生習寫,最後歸納說明1和2所代表的意義。
4.教師揭示課本P121放大圖,藉由繩子對摺、再對摺的情境,認識1/2、1/4、1/8。教師宣告:像1/2、1/4、1/8這樣的數,叫作分數。
5.教師揭示課本P122放大圖,說明「三分之二」,並在黑板上板書「2/3」,再和學生討論2和3分別代表的意義,最後介紹分子,分母的數學名詞。
6.教師強調布題5的正方形平分成4份,指著綠色部分,請學生觀察它佔了幾份,引導出3/4。
7.教師揭示課本P123放大圖,說明披薩平分成6份,淡色部分表示已經吃掉的披薩,這裡只點數尚未被吃掉的披薩,佔了幾份。
活動二:1是四分之幾
1.展示課本P124放大圖,並請學生拿出附件15的分數板,一邊操作一邊用分數寫出答案,再請學生把從1/4到4/4念一遍,以建立分數數詞序列。
2.展示課本P125放大圖,請學生操作附件,再用分數寫出答案,再從1/3到3/3念一遍,以建立分數數詞序列。
3.布題3讓學生分組討論9/9和1一樣大嗎,12/12和1一樣大嗎,最後由教師歸納說明。
4.展示課本P126放大圖,請學生操作附件再寫出答案,並讀1/6讀到6/6建立分數的數詞序列,最後和學生討論6/6和1的關係。
5.展示課本P127放大圖,仿照P126的教學,讓學生從操作和讀寫中,建立分數的數詞概念,並知道8/8=1。

二十

1/12

~

1/16

第九章分數

9-3分數的大小比較9-4解題

活動一:分數的大小比較
1.展示課本P128放大圖,以線段圖和學生討論誰吃得比較多。
2.布題2為離散量,教師說明布題情境,並和學生討論誰吃得比較少。
3.展示課本P129放大圖,說明每個分數都和各等分累進的正方形圖形對應,並提醒學生:多數比較時,可以兩個兩個比較。
活動二:解題
1.展示課本P130放大圖,提醒學生先用減法算出剩下幾顆巧克力,再算剩下來的巧克力是幾分之幾盒。
2.布題2引導學生將4枝想成4/12打或將3枝想成3/12打,再比較大小。
3.展示課本P131放大圖,布題1引導學生將2/10個想成2份,或3份想成3/10個,再比較大小。
4.布題2指導學生將2杯想成2/4瓶,或2/4瓶想成2杯,再比較大小。
活動三:練習園地
1.揭示課本P132放大圖。
2.引導學生了解題意,並完成練習園地的題目。

二十一

1/19

~

1/20 

綜合與應用(二)

1.布題1

2.布題2

3.布題3

4.布題4

5.布題5

6.布題6

活動一:布題1
1.教師揭示課本P133放大圖,說明題意,先引導學生算出1桌有幾顆湯圓,就可算出9桌有幾顆湯圓。
2.第3小題提醒學生1桌有8碗湯圓,再算出1桌要多少元。
活動二:布題2
1.揭示課本P134放大圖,引導學生透過圖式,利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三:布題3
1.揭示課本P134放大圖,先複習除數是2的規則(偶數可以被整除),再複習除數是3的規則(餘數重複出現0、1、2),再依發現的規則,完成表格。
2.依表格的結果,回答第2、3小題。
活動四:布題4
1.揭示課本P135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圖示,並回答問題。
2.第2小題提醒學生先將巧克力分成4份,再圈出其中的1份。
活動五:布題5
1.揭示課本P135放大圖,引導學生先點數每個圖形分成幾份?塗色部分是幾份?寫出分數後,再連到正確答案。
2.第2小題提醒學生找出塗色部分少於一半的圖形。
活動六:布題六
1.揭示課本P136,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並完成各小題。

<span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