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2年度金岳國小校外教學網路平台利用與推廣—子計畫三
子計畫三:學校運用資源整合成果進行校外教學申請表
計畫名稱 | 「羅東鎮」人文生態校外教學實施計畫 | ||||||||
申請學校 | 宜蘭縣南澳鄉金岳國民小學 | ||||||||
計畫類別 | 學校運用資源整合成果進行校外教學 | ||||||||
計 畫 說明 | 計 畫 目 標 | 1.提倡正當休閒娛樂擴展學生學習領域,以豐富生活經驗。 2.瞭解礁溪鄉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在地人文色彩以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3. 能探究並以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關心鄉土的文化相關議題。 4.體驗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生態和景觀,探索並欣賞自然之美。 5.傳遞愛鄉愛土的概念,學習體認各地特色產物與在地的聯結。 | |||||||
計 劃 要 點 | 1.針對『自然生態』、『社區產業』與『鄉土人文』等三層面資源進行校外教學體驗課程。 2.針對宜蘭觀光工廠及美食特產,實際探索體驗。 3.將鄉土文化融入課程與教學之中,讓孩童瞭解人文色彩,提昇生活品質。 4.參與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環境的文化特質。 5.從品牌故事與發明動機認識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羅東運動公園及羅東鎮農會養生文化館的創作精神,能體驗親自參與製作的方法及樂趣。 | ||||||||
實 施 內 容 | 1.『自然生態』資源-「生態逍遙遊」: 針對羅東運動公園進行具體位置、設計理念及自然生態主題校外教學,依據教學活動設計及學習單等提供教師及民眾校外教學體驗。 2.『社區產業』資源-「人文色彩行」: 針對豆奶DIY活動校外教學,依據教學活動設計及學習單教學體驗。 3.實際進行校外教學體驗及成果上傳至本校特色遊學網站,供縣內教師及民眾參考使用。 4. 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宜蘭酒廠,讓學生認識在地的酒廠發展過程及其特色。 | ||||||||
教 學 流 程 | 12:00~13:00午餐的約會>13:00~14:30羅東鎮農會養生文化館DIY>14:30~15:00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15:20~16:00羅東運動公園自然生態主題校外教學 | ||||||||
預 期 成 效 | 1.認識羅東鎮豐富自然生態及獨特人文色彩,培養孩童多元能力。 2.認識羅東鎮文教機關、古蹟名勝及社區產業,提昇生活品質。 3.能認識在地先民的生活方式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4.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像力,以從事基礎性視覺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 | ||||||||
經費概算 | 目次 | 項目 | 單價 | 單位 | 數量 | 總價 | 備註 | ||
1 | 交通費 | 10,000 | 輛次 | 2 | 20,000 | ||||
2 | 材料費 | 80 | 人 | 120 | 9,600 | 教學材料費(橘子鄉) | |||
3 | 印刷費 | 1 | 式 | 5,000 | 5,000 | 學習單或校外教學手冊印刷 | |||
4 | 膳食費 | 70 | 人 | 80 | 5,600 | 膳食費 | |||
5 | 成果費用 | 1 | 式 | 2,000 | 2,000 | 成果製作費用 | |||
6 | 雜支 | 1 | 式 | 1,720 | 1,720 | 雜支 | |||
總計 | 43,920 | 上開經費可相互勻支 | |||||||
申請補助經費:肆萬參仟玖佰貳拾元整 | 縣府核定補助經費肆萬參仟玖佰貳拾元整 | ||||||||
羅東鎮農會養生文化館一至三年級教學運用回饋表
教學運用回饋表
宜蘭縣 101學年度校外教學資源整合案-教學運用回饋表
辦理學校 | 金岳國小 | 教學者 | 金岳國小教師:陳綠曼、李幸玟、莊志強 | ||
實施班級 | 一到三年級 | 教學日期 | 102.5.7 | ||
運用路線主題 | 金岳國小: | 回饋日期 | 102.5.9 | ||
回饋向度 | 項目內容&建議 | 是否達成 | 反思與回饋 (請詳述實際辦理情形) | ||
1、行前規劃與教育 | 1.教學計畫擬定及事前與 行政、家長或講師人員充分溝通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計畫擬定好後,出發前先發通知單與行程表給家長。 | ||
2.提供活動手冊 (包含課程目標、行程、活動方式或講義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事前已提供相關內容、活動行程及方式、學習單等。 | |||
3.指導學生做事前準備(含先備知識、學習目標說明及引起動機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發通知單,向學生介紹行程並說明此次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 | |||
4.路線場勘及安全評估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相關人員於出發前探勘場地與路線。 | |||
2.教學設計與實施 | 1.教學設計之多樣性及與 課程之連結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設計多樣並與課程連結性高。 | ||
2.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並提出個人觀感與疑惑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透過製冰體驗活動,讓小朋友知道鹽巴可以降低冰點。小朋友在回答時踴躍發言、反應熱烈,並能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 |||
3.真實教學與原教學規劃 或設計之相符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真實教學與原教學規劃完全相符 | |||
4.充分運用場域資源,真實接觸體驗,培養與環境的友善互動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師生共同製冰體驗,增進不少樂趣。 | |||
5.安排課程觀察員,提升 課程品質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本次課程安排課程觀察員,熱心協助。 | |||
3.場域服務與支援 | 1.專業及充足師資提供 (如:專業性與教育性、 師資與學生數比例是否 合宜)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師資充足,解說清楚,小朋友反應熱烈。 | ||
2.充足之教學資源提供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館區內教學資源相當豐富。 | |||
3.適宜之場域空間與動線規劃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場地有點小,動線規劃不是很流暢。 | |||
4.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安排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安排,小朋友反應很熱烈。 | |||
4.學習評量與回饋 | 1.針對課程觀察結果及師 學的回饋意見,進行回 顧檢討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於教學後進行回顧與檢討。 | ||
2.預期學習目標達成狀況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已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 |||
3.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做 意義連結與同儕分享 (小組分組、心得寫作與 發表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課程結束後透過學習單、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分享與回饋。 | |||
5.學習紀錄 與成果 | 條列式說明並以附件方式羅列於後 | 1.學習單 2.學習過程照片 | |||
6.其他建議 事項 | (其他對本次教學規劃與 實施建議) | 無。 | |||
養生文化館一至三年級教學運用回饋成果照
1. 養生文化館運用回饋成果照-學習單
我們正在製冰,真是好玩! | 我的圖畫得很美吧! |
2.養生豆奶館運用回饋成果照-學習過程
我的豆奶變成冰了,好神奇喔! | 養生豆奶館的有機皮蛋真是好吃 |
二、羅東鎮農會養生文化館四至六年級教學運用回饋表
宜蘭縣 101學年度校外教學資源整合案-教學運用回饋表
辦理學校 | 金岳國小 | 教學者 | 金岳國小教師:李秉澔、陳佩歆、徐嘉珍、陳國傑 | ||
實施班級 | 四到六年級 | 教學日期 | 102.5.7 | ||
運用路線主題 | 羅東鎮農會養生觀光工廠 | 回饋日期 | 102.5.7 | ||
回饋向度 | 項目內容&建議 | 是否達成 | 反思與回饋 (請詳述實際辦理情形) | ||
1、行前規劃與教育 | 1.教學計畫擬定及事前與 行政、家長或講師人員充分溝通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計畫擬定好後,出發前先發通知單與行程表給家長,並運用教師晨會時間進行行前溝通。 | ||
2.提供活動手冊 (包含課程目標、行程、活動方式或講義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事前提供相關內容、活動行程及方式、學習單等。 | |||
3.指導學生做事前準備(含先備知識、學習目標說明及引起動機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發通知單,向學生介紹行程並說明此次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 | |||
4.路線場勘及安全評估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相關人員於出發前探勘場地與路線。 | |||
2.教學設計與實施 | 1.教學設計之多樣性及與 課程之連結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設計多樣並與課程連結性高,但因時間不足,二十節氣生活館並未參觀。 | ||
2.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並提出個人觀感與疑惑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學生在DIY體驗活動中,提出很多所發掘到的問題,並且踴躍發表自己意見。 | |||
3.真實教學與原教學規劃 或設計之相符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二十四節氣生活館因時間不足無法參觀 | |||
4.充分運用場域資源,真實接觸體驗,培養與環境的友善互動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學生在DIY體驗活動後,也協助相關人員把場地清理乾淨,在廁所也看到了利用廢棄玻璃評當擺飾,充分展現廢物利用的精神 | |||
5.安排課程觀察員,提升 課程品質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本次課程安排課程觀察員,學生體驗時可能會因太過熱烈而出狀況,所幸課程觀察員協助並提供諮詢。 | |||
3.場域服務與支援 | 1.專業及充足師資提供 (如:專業性與教育性、 師資與學生數比例是否 合宜)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解說人員十分專業,學生可以吸收很多。 | ||
2.充足之教學資源提供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園區內教學資源相當豐富。 | |||
3.適宜之場域空間與動線規劃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動線規劃流暢。 | |||
4.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安排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活動安排多元,認知類與實作類都有安排 | |||
4.學習評量與回饋 | 1.針對課程觀察結果及師 學的回饋意見,進行回 顧檢討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於教學後進行回顧與檢討。 | ||
2.預期學習目標達成狀況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因沒有參觀農村二十四節氣生活館,顧此項目標沒有達成 | |||
3.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做 意義連結與同儕分享 (小組分組、心得寫作與 發表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課程結束後透過學習單、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分享與回饋。 | |||
5.學習紀錄 與成果 | 條列式說明並以附件方式羅列於後 | 1.學習單 2.學習過程照片 | |||
6.其他建議 事項 | (其他對本次教學規劃與 實施建議) | 時間掌控可能需要更精準。 | |||
羅東鎮農會養生觀光工廠四至六年級教學運用回饋成果照
羅東鎮農會養生觀光工廠運用回饋成果照-學習單
蜡藝彩繪館學生學習單。 | 蜡藝彩繪館學生學習單。 |
2. 羅東鎮農會養生觀光工廠運用回饋成果照-學習過程
觀光工廠廠區介紹 | 解說員先解說羅東地名與觀光工廠的由來 |
再來介紹帶豆類產品的製作過程 | 請學生品嚐各類的豆奶 |
利用有糖豆奶製作炒冰 | 原理很簡單,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吃得津津有味 |
三、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一至三年級教學運用回饋表
教學運用回饋表
宜蘭縣 101學年度校外教學資源整合案-教學運用回饋表
辦理學校 | 金岳國小 | 教學者 | 金岳國小教師:莊志強、陳綠曼、李幸玟 | ||
實施班級 | 一到三年級 | 教學日期 | 102.5.7 | ||
運用路線主題 | 金岳國小: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 回饋日期 | 102.5.10 | ||
回饋向度 | 項目內容&建議 | 是否達成 | 反思與回饋 (請詳述實際辦理情形) | ||
1、行前規劃與教育 | 1.教學計畫擬定及事前與 行政、家長或講師人員充分溝通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計畫擬定好後,出發前先發通知單與行程表給家長,並運用教師晨會時間進行行前溝通。 | ||
2.提供活動手冊 (包含課程目標、行程、活動方式或講義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事前提供相關內容、活動行程及方式、學習單等。 | |||
3.指導學生做事前準備(含先備知識、學習目標說明及引起動機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發通知單,向學生介紹行程並說明此次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 | |||
4.路線場勘及安全評估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相關人員於出發前探勘場地與路線。 | |||
2.教學設計與實施 | 1.教學設計之多樣性及與 課程之連結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設計多樣並與課程連結性高。 | ||
2.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並提出個人觀感與疑惑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實際觀察蓄水池及其周邊景觀特色,學生踴躍發言、反應熱烈,並能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 |||
3.真實教學與原教學規劃 或設計之相符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講解時間有些不足,且天氣不佳,部份場地濕滑。 | |||
4.充分運用場域資源,真實接觸體驗,培養與環境的友善互動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學生喜愛舊式火車的車廂,懷古風味濃厚。 | |||
5.安排課程觀察員,提升 課程品質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未安排課程觀察員。 | |||
3.場域服務與支援 | 1.專業及充足師資提供 (如:專業性與教育性、 師資與學生數比例是否 合宜)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林業文化園區場域大,內涵豐富,因缺乏導覽講解,無法深入解說。 | ||
2.充足之教學資源提供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園區內教學資源相當豐富。 | |||
3.適宜之場域空間與動線規劃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動線規劃流暢。 | |||
4.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安排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活動安排多元。 | |||
4.學習評量與回饋 | 1.針對課程觀察結果及師 學的回饋意見,進行回 顧檢討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於教學後進行回顧與檢討。 | ||
2.預期學習目標達成狀況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因時間不夠,多處地方未參觀到。 | |||
3.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做 意義連結與同儕分享 (小組分組、心得寫作與 發表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課程結束後透過學習單、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分享與回饋。 | |||
5.學習紀錄 與成果 | 條列式說明並以附件方式羅列於後 | 1.學習單 2.學習過程照片 | |||
6.其他建議 事項 | (其他對本次教學規劃與 實施建議) | 無。 |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一至三年級教學運用回饋成果照
學生和老火車頭開心合照。 | 學生和園區內資源互動。 |
教師帶領學生觀察蓄水池生態。 | 學生的學習單。 |
四、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四至六年級教學運用回饋表
宜蘭縣 101學年度校外教學資源整合案-教學運用回饋表
辦理學校 | 金岳國小 | 教學者 | 金岳國小教師:李秉澔、陳佩歆、徐嘉珍、陳國傑 | ||
實施班級 | 四到六年級 | 教學日期 | 102.5.7 | ||
運用路線主題 | 金岳國小:宜蘭縣「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 回饋日期 | 102.5.8 | ||
回饋向度 | 項目內容&建議 | 是否達成 | 反思與回饋 (請詳述實際辦理情形) | ||
1、行前規劃與教育 | 1.教學計畫擬定及事前與 行政、家長或講師人員充分溝通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計畫擬定好後,出發前先發通知單與行程表給家長,並運用教師晨會時間、學生升旗朝會行前說明與溝通。 | ||
2.提供活動手冊 (包含課程目標、行程、活動方式或講義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事前提供相關內容、活動行程及方式、學習單等。 | |||
3.指導學生做事前準備(含先備知識、學習目標說明及引起動機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發通知單,向學生介紹行程並說明此次校外教學的學習目標。 | |||
4.路線場勘及安全評估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團隊於出發前探勘場地與路線,評估是否安全,並了解園區內路線可先行規劃出入動線。 | |||
2.教學設計與實施 | 1.教學設計之多樣性及與 課程之連結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教學設計多樣並與課程連結性高。 | ||
2.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並提出個人觀感與疑惑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透過觀察體驗、健行活動,學生能仔細觀察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自然生態環境。能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也能踴躍發言。 | |||
3.真實教學與原教學規劃 或設計之相符性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學生能透過實際踏查並觀察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自然生態景觀,了解到昔日木材集散地與今日的差異。 | |||
4.充分運用場域資源,真實接觸體驗,培養與環境的友善互動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學生能體會森林對我們環境的貢獻,是天然的空氣濾淨器。也能瞭解羅東林業園區林業文化園區有個很大的蓄水池,其作用為何。 | |||
5.安排課程觀察員,提升 課程品質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各班安排一位教職員為課程觀察員,與導師一同提供學生諮詢服務及注意學生安全。 | |||
3.場域服務與支援 | 1.專業及充足師資提供 (如:專業性與教育性、 師資與學生數比例是否 合宜)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每班由導師擔任解說引導,還有一位教職員陪同協助。一班大約6~10位學生,有2位教師隨班指導。 | ||
2.充足之教學資源提供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園區內自然生態教學資源相當豐富,讓人沉浸在芬多精的氣氛中。生態植物牌、火車牌能加上解說文字、圖片更能讓學生清楚了解。 | |||
3.適宜之場域空間與動線規劃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場域空間寬敞,給人自在舒適的閒情逸致;若能有明顯的園區路線圖指示動線會更好。 | |||
4.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安排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活動安排多元,透過觀察、討論、體驗、健行等活動相互穿插。 | |||
4.學習評量與回饋 | 1.針對課程觀察結果及師 學的回饋意見,進行回 顧檢討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這次改變方式,先在校外教學前上網查詢學習單資料,於教學後進行回顧與檢討。 | ||
2.預期學習目標達成狀況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出乎意料之外,沒想到先發下學習單提早查詢相關資料,學生對於校外教學的地點、特色、體驗活動更加印象深刻。 | |||
3.藉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做 意義連結與同儕分享 (小組分組、心得寫作與 發表等) | ■完全達到 □部份達到 □未達到 | 有些題目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並運用資訊融入綜合課程上網查詢資料。課程結束後透過學習單、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分享與回饋。 | |||
5.學習紀錄 與成果 | 條列式說明並以附件方式羅列於後 | 1. 學習單 2. 學習過程照片 | |||
6.其他建議 事項 | (其他對本次教學規劃與 實施建議) | 無。 |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四至六年級教學運用回饋成果
1.宜蘭縣「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學生學習單
了解昔日的木材集散地,以及水運木材的優缺點。 | 了解現今蓄水池的功用,以及森林對環境保育的功用並能做好環保。 |
為了尋找蒸汽火車頭的編號,學生遍尋不著吃足了苦頭,最後才查詢到。 | 學生提出森林可以保留美好資源,還可以製造新鮮空氣讓動物生存下去。 |
2.宜蘭縣「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學生學習過程
「林業文化園區」,近在羅東市區,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