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藝能及活動課程教學正常化訪視改善措施報告

壹、依據:
    依據101年4月23日教育部訪視委員所提供之實質建議與訪視紀錄內容,提出以下幾點改善措施,將於101學年度確實執行。

貳、訪視結果:
一、學校之課程計畫、教學進度表與教學日誌無法連結實際教學,形同虛設,應改善。
二、教學研究會因小校小班及各領域教師人數不足而未見辦理,惟該會議之辦理與否對該校教學正常化之實際效用不大,建議教學研究會之功能與目標要結合學校整體教學與課程評量,可不必拘泥於單一教學領域。
三、在人力與物力皆匱乏下,正式之增能進修較少,僅以非正式之相互討論為主。自辦增能的條件之一,為校內具備同儕學習之典範或學習對象之教師。當此條件無法具備時,則需校外之支援。建議學校可設法應用網路資源舉辦類似於讀書會等活動,或與他校師資進行視訊會議類之網路教學以進行增能學習。
四、學校行政領導以升學或設法與平地學校學生獲得相同之學習內容為目標,導致深深受限於學校自身之內外在客觀條件限制,而加深教學正常化之困難。

參、改善措施:
一、打破傳統「課程計畫」限制,重新建構「課程」與「教學」間的聯繫:
  (一) 提供各領域教師該領域課程綱要:請各領域教師熟讀該領域的課程綱要及核心能力指標,並了解其基本理念與精神內涵,並鼓勵教師放棄教科書提供的課程計畫,以本身領域專業與學生應學習之能力為基礎,並參考學校學生特質與學校現狀,重新規劃該領域之課程計畫。
  (二) 以實際教學為考量建構課程計畫:重新解放進度壓力,要求老師在課程規劃時考量學生實際需求與吸收能力,適時調整教科書的進度與內容。在課程計畫規劃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僅將教科書當成輔助工具,教學目標以學生確實學習為主,而非僅是將教科書整本教完。
  (三) 將原民文化特色融入課程與教學:統合各項不同的計畫,一開始便以整體規劃的角度將藝文深耕計畫及民族教育課程活動計畫,與學校課程計畫作結合。於課程計畫規劃時,將藝文深耕計畫預計引進之外來藝文教學資源放入藝文領域的課程計畫中,一方面補足學校藝文師資於不同藝術層面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協助藝文老師擺脫教科書的束縛,發展不同於教科書版本的課程進度;此外,將民族教育課程活動融入適當的領域中,如狩獵文化與綜合領域的童軍課程以及健體領域結合,小米文化與自然領域課程結合,原民歌謠、口簧琴與泰雅舞蹈融入藝文領域的課程中,讓學生的學習可以在地化並融入本身原住民的文化特色,減少教科書的平地概念所造成的困擾與不合宜。
  (四) 整體課程規劃符合學校願景:在各領域提出課程計畫後,經過統整與整合後,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確實針對每個領域的課程計畫進行檢視與討論,並對於學校整體課程的規畫方向進行研討,確定課程的規劃走向符合學校願景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精神內涵。
  (五) 定期檢討學校課程計畫與教學之連結:每個月的課程發展委員會確實針對各領域課程計畫及教學執行情形進行檢討與審視,請每個領域老師於會議中提出該月份中原訂課程計畫與實際教學間之落差,並進行討論,透過分享與腦力激盪,修正不適宜的教學進度與內容,並擬訂出適當的調整方式。此外,每日確實查核各班教室日誌,了解班級上課情形與教師教學狀況,針對不適當之情事及時提出修正及檢討改進。

二、活化教學研究會的運作模式,提升會議實質效益:
  (一) 教學研究會運作模式多元化:每個月結合課程發展委員會辦理之教學研究會,由各領域教師參加,針對學校整體的課程教學或主題課程教學進行研討與分享;此外,開始鼓勵教師成立相關領域小型教學研討會,由兩到三個相關領域組成,進行領域間實質教學內容的互動與分享,或以讀書會方式,或以討論會方式,讓領域的教學能夠有互相學習的機會。
  (二) 聘請原民籍專業人士參與原民文化課程規劃與發展:讓外聘的師資及原民籍專家教授共同參與教學研究會,從民族教育活動課程一開始的規劃,到實際教學的執行過程,以及最後學生學習成效檢討,讓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動能加入專家的意見,以提升課程的完整性與延續性,並讓教學更多元。

三、善用原民部落在地化資源,發展學校教育多元特色:
  (一) 建立學校周邊部落人力資源網絡:透過與學區國小及部落的互動,以及民族支援教師到各部落的田野調查,蒐集學區部落中具備原住民文化傳統及藝術專長的耆老或長輩資料,並將學校之前曾聘請之相關專長教師資料合併統整,建立起學校在推展民族教育特色活動的人才資料庫。人力資源的建立可協助學校在規劃民族教育及發展多元特色時,有充足的支持系統,讓課程及活動的規劃及運作更加順利。
  (二) 運用校外資源結合原民文化教育:以原住民文化特色為立基,積極申請校外各項計畫經費,發展學校原民教育多元特色。透過申請藝文深耕計畫、民族教育活動計畫、精進教師計畫、校外教學計畫等,開設多元的民族教育及原民傳統技藝課程,除了讓學生體驗更多本身原民特色文化課程之外,也透過各種計畫規劃原民文化教師研習,提升學校教師對於學校原民特色課程活動的認識,鼓勵教師在研習過程中學習互動與探索,將原住民文化特色帶入各領域的課程教學,增加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之聯結,同時活化本身領域的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注力。

四、增加教師增能學習機會,豐富教師教學內容與方法:
  (一) 持續辦理教師讀書會,增加教師互動討論機會:持續辦理學校教師讀書會,期望透過讀書會的運行來提升教師讀書風氣、鼓勵教師討論教學現場問題,以及分享閱讀心得來提升教學的想法與創意。將讀書會的指定閱讀書籍範圍拉大,擴展至各領域相關的內容或各項重大議題,透過互動討論、分享省思,讓讀書會以輕鬆的模式成為學校另一種教師增能研習,增加教師參與的動機,並提升教師學習的層次,活化教師教學方式。
  (二) 嘗試運用網路資源減少因距離造成的研習限制:因學校地處偏遠,且每個老師課務皆繁重,因要參與一場研習而長途跋涉,對老師們來說動機並不強。因此將嘗試與國教輔導團溝通討論,討論將研習與網路結合之可能性,亦即在辦理各領域相關研習時,提供網路直播或將課程內容錄影並放置於網路上,供老師們自行下載,在時間與空間較無限制的情況下,學校方面在鼓勵老師們參與增能研習時較為有著力點,老師們也會因為可以自行調配時間而提升參與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