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話 ◎張繼琳

             公共電話  ◎張繼琳

關於公共電話消失這回事,我是在一次搞丟手機急於路邊找公共電話才發現的。

事後有朋友說,隨便找個路人借手機不就解決了嗎?

 

確實,沒有人會小氣到不借手機。不過,當時我就是想使用公共電話,最好是有電話亭那種。但沿路走了十幾分鐘,一股不祥的預感襲來:「媽的不會真的連公共電話都沒有吧。」

不相信連公共電話都沒有,這也是我執意找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而且我必須使用投幣式的電話,因為我身上只有六枚一元硬幣。那種插卡的公共電話是幫不上忙的。

 

「你真奇怪,幹嘛非得找公共電話啊」朋友問。

「因為突然想了解手機使用普遍後,公共電話是不是被拋棄的那麼快,總之非常想念公共電話。」

 

如果被電信局淘汰的公共電話一般商家有賣,我會毫不考慮將它買下。

……在我那手機還沒發明的年代,雖沒有真正統計,但是一公里會遇見兩支公共電話是很正常的事。

 

我忍不住問了街上一家五金行老闆:請問這附近有公共電話嗎?

胖老闆回答有啊,走出騎樓,指十點鐘方向卻馬上僵住三秒,為了向我交代似地說:咦奇怪,怎麼不見了,前幾天還看到的。

 

然後為了證明沒說謊,問隔壁機車行小弟:順仔,斜對面公共電話怎麼不見了?機車行小弟起身:對喔,你沒講,我也沒注意哩,怎麼就沒了。

 

接著五金行老闆又熱心連續問起附近商店有沒有留意公共電話的消失。大家的反應幾乎差不多:真的不見了嗎?前天還看見有人站在那裡打電話的。

 

然後我們一群人就朝公共電話消失的地點傻傻望著。

像對面樓房失火似的。

 

懷念◎張繼琳

             懷念  ◎張繼琳

近來心裡常湧現「我竟然會以高價,買回過去丟棄的東西」的心情。那是一種買回舊時光的心情。比方手撥式的電話。

 

差不多是我讀高中左右,一天電信局的人說要免費換裝新式按鍵式電話。

 

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樣,很好哇,那省事又快速多了。

當時是有想到留下一個當紀念,但也只是想而已。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因為時間距離還不夠遠,以為今天不見了,反正明天還可以找到。但是這樣的想法在古董店立刻顯得不堪一擊。甚至想掉淚說:以前真是不應該,是我對不起你。

 

其實是個二十多年沒見東西,還稱不上古董。如果嚴格談資論輩,應該是兵馬俑這類被埋在地底然後被挖掘出來的才算是古董吧。

 

但是讓我貼身感動的還是曾經陪我走過的東西。手撥式的電話標誌了那年代的特徵。

畢竟我沒有和兵馬俑一起在地底睡過。

 

如果想回到過去年代,光憑老歌或老照片是不夠的,應該還要讓二十多年前死去的人起死回生,讓他重新出現村子與大家一起聊天才是。

 

我買了一支老式、漆著蘋果綠的大同電扇回家。

「哎這東西以前很多很普遍啊」母親說。

「對,問題那是以前啊」

這就是文章開頭我說:我竟然會以高價,買回過去丟掉的東西。的原因。

 

                              

                                      ──2009歪仔歪第五期

讀李榮春的洋樓芳夢 ◎張繼琳

        讀李榮春的洋樓芳夢   ◎張繼琳

李榮春在44歲執筆洋樓芳夢,我推敲那該是在小說祖國與同胞出版失敗後所累積的心情。故事非常簡單,在大陸期間結識的摯友顯坤,光復返台後為羅慶兩肋插刀協助出書的曲折過程(顯坤之所以如此熱衷,係他將羅慶視作偉大作家,作品日後必然也是流傳千古的傑作),內容且觸及了與顯坤妻子間愛慾掙扎(顯坤妻子貞嬌時不時逗引羅慶,希望藉此建立特殊關係,以待他飛黃騰達,同享富貴)、與親友間的冷嘲熱諷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等等。

 

羅慶就是李榮春的化身,李榮春藉由他,傳達了自己祖國與同胞出書的心路歷程。而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他不得不創造顯坤--一個對朋友寫作才華的狂熱者,來安慰現實中令人不快的種種挫折、消沉。顯坤向人介紹羅慶的作品(書名為真理與光明,實際上是祖國與同胞)時是這麼說的:我們這部寫作的內容,自始自終,完全以八年對日抗戰為時代背景,寫出一個極動人的故事,一面陪襯出當時在戰亂中的一般社會狀態。等你一讀完了它,包管你彷彿感覺在抗戰時期,親自去過大陸遊歷了一趟那樣的真切。這部著作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真金不怕火,將來還很可能成為一部歷史。又說:我確信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絕對不成問題。……這部小說如搬上銀幕,排場要比亂世佳人更為壯大了。

在羅慶對自己缺乏信心時候,顯坤常常忠實扮演了羅慶經紀人般的角色,在書中他說了很多鼓勵的話。比方:我的眼睛是雪亮的,……嚇!那時可見會很熱鬧,自由中國的文壇要大驚動了!哈哈,哈!

 

……要像我們這部著作的內容,那樣充滿著愛國熱情,富於民族意識的,再找不到了。將來對於鼓舞士氣,可能發生極大的作用。不論軍人,一般社會人士,也有一讀的必要哩。至於初中以上的學生,每一個都非讀不可。那末,即使不至於人手一冊,平均每十個人當中,有人買下一部的話,只軍部這一方面,便可以賣上六萬多部了。其他社會各部分的銷數,當然不止於此……

 

李榮春必須創造顯坤這樣人物,平衡與滿足自己。

他必須透過如此滿載的期待(自由中國的文壇要大驚動了),在還沒完工的風景區,先有香格里拉的夢想。

否則,他的寫作必然難以為繼。雖然真實的結局不甚完美,甚至還有點難堪(自由中國的文壇非但沒驚動,反而船過水無痕,這落差,是崖頂跌落谷底)。

 

而對於自己偶而出現的短暫情慾,更顯掙扎。好友顯坤妻子貞嬌的性暗示,總令他抑制自己,他一方面:「不要胡思亂想,絕對碰她不得!他的一根毫毛也不准碰他一下……,我要保持崇高的節操,我不能失掉聖潔的靈魂。這是我活在世上的驕傲,生命的精華……。」另方面則是:「去它的,管許多。把她緊壓在懷裡,狂吻一陣子再說……」、「我要衝過去,今晚一定要給我達到目的,否則不肯罷休……」。兩方反覆拉扯,為壓抑貞嬌柔膩酥軟的胴體,還使他讀起了佛經,潑自己一桶冷水。羅慶與貞嬌間的描述,李榮春描寫的十分精采。

 

其實貞嬌與顯坤一樣,希望藉由幫助羅慶,日後能分得一杯羹。在他們夫妻眼中,

羅慶的小說簡直是世界鉅著。他成名,他們自然會獲得好處,說不定除了拍成電影,還可發財蓋洋樓洋房。

然而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生活艱難,對自己作品能否出版,始終心事重重,深感迷惑、苦惱。以致於最後羅慶因為契約書上與好友顯坤鬧的不愉快,感覺被背叛似的痛苦。

 

顯坤還說出重話:羅慶,你看我就當一生牛馬,我真的就一輩子當牛馬?媽你個屁,康顯坤真的便沒辦法了?我們就餓死了不成?沒有這般容易。我告訴你,康顯坤不是泥塑的,是鐵鑄的。大炮打進腦門,叫一聲不算好漢!好,你瞧!你廢棄這機會,到底是你自己害了自己,也是害了我們。我對你說,你那些寶貝稿子,只好揩屁股了……

他幸災樂禍:他把書出版了一千冊,不是寄給我我們好幾冊了嗎。那是只付印了全部稿子的四分之一。結果完全失敗了,失敗的很慘!

友誼徹底決裂。

即使末了他承認羅慶是一生真實的朋友。

 

李榮春透過顯坤說出自己心裡的苦,小說裡自嘲的意味濃厚。

在短篇小說中的劉成與我,他又藉朋友的話嘲笑自己:我非常敬佩你的勇敢,你勇敢得確實很驚人……,但我老實告訴你,你若是誤為人家是激賞你這部「傑作」本身的內容,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別的且不必說,單就看你這傑作的文字技巧,我不得不搖頭了。我敢保證絕對不是那麼一回事。據我看來,人家是完全看在你這一股傻勁,以及你這種驚人的勇敢,是你這種偉大精神引起他們的激賞。哈哈哈,如此說來,你確是第一個,可能也是空前絕後唯一獲得這種「勇敢特別獎」的「榮譽作家」。確實真偉大,了不起,真的了不起,哈哈哈。

 

他對文學的堅持與頑固,默默耕耘與不揚鈴打鼓的個性,天哪!是五十多個年頭啊。

諷刺的是,李榮春全集的出現,不是在老作家生前出版。而人們給他的造勢也有氣無力。

 

 

推薦特殊優良教師

推薦特殊優良教師   ◎張繼琳

今天(3/24)午休開了推薦本校特殊優良教師的會議,以便報府甄選,忝為委員一員,我首先想推薦的是建智。坦白說,學校不缺乏符合特殊優良的老師,很多都是非常優秀的同事,這也是我覺得沾了他們的光,出外可以走路有風的原因。很高興能與他們並肩作戰。這些老師像傻瓜一樣利用假日或課餘時間指導學生,有時我真擔心他們家庭會不會出現危機。他們是我從事教職工作感到幸運且值得欣賞的同事,他們的態度使得有人質疑老師付出不夠時,我會不以為然地很願意向大家介紹他們給大家認識。

 

在我觀念裡,一位導師認真帶班教學是本份,額外的付出才讓人感動。

 

以建智來說,體育團隊雖非由他所訓練的個人成績,但沒有他像傻瓜似的整合、協調、訓練,壯圍國中體育成績恐怕沒辦法一直延續。他到學校服務,難的是他就是必須延續壯圍國中這項體育重點學校的傳統,那是有壓力的,沒有熱忱肯定辦不到。他讓我想到現在在建中服務的陳永祥老師,都是師大畢業到校服務,瘋子似的在課後、假日、寒暑假樂此不疲地投入訓練,好像一位武將操兵整軍備武,以便在外開疆闢土似的。因為我是真的親眼看見他們辛勤播種並歡呼收割的,我就覺得這十分了不起。以致於當陳永祥考取建中,前校長張弘儀有多麼緊張他的離職,連番勸他是否再三考慮,生怕壯圍國中體育成績就此一蹶不振,他對學校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好像缺少他,體育成績恐怕就此完蛋,所幸幾年後我在建智身上看到永祥的影子,並且保持守住這項傳統。要知道目前學校這幾年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若是拿到全縣第二或三名,他會好像悵然若失,連說都不不太想說,連提都不想提,因為我們太習慣第一名的傳統,這在別校恐怕會歡欣鼓舞的成績,在我們學校反倒覺得遺憾可惜。所以近兩年學校體育團隊又獨領風騷時,我們也覺得理所當然,重返榮耀罷了。

 

我不否認,這結果不全歸功於他,因為還必須有其他老師教練的協助支援,可大家想想,如果他沒有這樣傻瓜似的投入,憑什麼叫他人跟隨付出。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過程、態度、精神。我相信他必定被他老婆埋怨過,想必也起過爭執。因為這不是週期或季節性,忙完還可暫時休息,他必須整年都運籌帷幄備戰,但不能保證每場都打勝仗。

 

我今天推薦他代表學校,過半委員同意,末了會不會獲此殊榮我認為不重要(有是最好,沒有也不會減少他的熱忱吧),諸多細節亦非為他量身訂作(評審自有其標準、角度、見解、解讀、地域或人數的平衡等),重要的是我們學校必須鼓勵這樣的年輕教師。他正式要比代課時的妾身未明,還要拼命,感

 

我知道在我們學校,可推出的人選比比皆是,不難。好比有些固定清晰的身影如宛如之於科展,芳成之於拔河等等,教學以外的付出都讓我們直截了當畫上等號,身為教師一員,我驕傲與大家同校同事。因為大家好像都不太懶惰,讓我們難以選擇,讓我們覺得推薦競逐這個「頭銜」,根本是要讓我們學校同事「搞分裂」般無聊(喔他特殊優良,那我們就既不特殊也不優良是不?)

何況我根本是在找建智的麻煩,我很怕日後有人想「他、找碴時會說:虧你還被推薦是特殊優良教師哩。那我就感罪孽深重。

 

許多正在身邊發生的事,都在發展成一則動人的故事。

我只差沒將它拍攝成紀錄片。

我們工作是重覆又重覆,相似又雷同,我比較貪心些,我想在其間找到故事,就如同聽到今年全縣學生運動會,億源談到跨欄比賽我們學生摔跤又奮勇爬起的那段敘述,我想,得獎很重要嗎?

有些是得獎但不感人,這位學生重點就在贏得感人,使我在學生身上也找到了意義。

我也願向建智致敬,特別是瞧見他晚歸身影的時候。

 

如果時光倒流到五年前,余銘仁主任不退休,我會推薦他不下百次,或許徒勞,但滿心歡喜。

他也有像瘋子般的熱忱,是教育的典範。

 

 

導師會報,一次0.1公分的感想

導師會報,一次0.1公分的感想     ◎張繼琳

導師在意班級秩序整潔是好的,也應該在意、留意、注意,因為這算是工作習慣之一。

但有些老師將它視作目標之一,非得牌不可,否則狂風暴雨,全班遭殃。那也是一種帶班風格。我沒意見。

 

近來我對開會存有恐懼,因為我教書十多年來,感覺這職場有些無趣,拿昨天導師會報來說,對班級秩序整潔評分的雞毛蒜皮(我個人認為),導師與行政之間就有小小的討論。

不好意思,當時我心底突然萌生一股:我真是沒出息,我怎麼會坐在這裡。的想法。

我怎麼會坐在這裡,開的會不是即將出發南極的探險,或是校長決定在東南亞設立壯圍國中海外分校,能夠讓我雄心壯志,野心勃勃的振奮計劃呢。

 

我們職業的無奈是我們都非常嫻熟工作項目,數十年如一日,沒有大變化。

我們始終缺乏像萬世師表的孔子,有周遊列國的機會(寒暑假的出國不算)。

有人對教師工作欽羨,圖的是安定,其實這樣人生重複與同質性,不需多大的期待。

 

對班級秩序整潔加減分的討論,好像每年都發生,大家都在求公平合理,好像在市場談論怎樣菜色該有怎樣的菜價,而這恰好不是我所擅長。也想閃避。因為好像是女教師比較關心的話題。

 

是這樣子的,行政人員的要求是午休希望學生都能趴頭休息,不能四處張望,不如此,扣分。這樣立場可以理解,就是過嚴了些。因為那是導師的場子,不妨就歸導師決定吧。這首先就是導師必須在現場,這理所當然不過分,而且大家也都做得不錯。

 

不睡,學生自己看書或發呆,沒妨礙他人我想是可以的,不需硬生生規定所有人都睡下吧(況且不睡的學生總佔少數)。即使通過這樣規定,我想我也不會這樣作。雖然那是午休,字面解釋是午間的休息,對我來說,休息可以有許多種定義。否則就好像所謂早自習應該就讓學生自己溫習才是,不然就直接改名為晨考。

 

學生午休,我一定在教室,一次也沒睡著。我覺得那是稀有的,安靜美好時光。

那種清靜,不一定非得透過睡覺來完成吧。它反而是有坐在石頭休息,看風景的美感。

那種清靜,有些優雅。因為白天過了一半,想想事也可以的。

 

當導師的人都知道,班上難免有調皮或想當老大的學生,不說三四個,一個就足夠讓人感到頭疼,如果他午睡還好,如果他要是不睡,乖乖坐著事實上已算是客氣。

 

不知道,我對這些枝枝節節的討論或爭執(加減分),近來非常恐懼,這也是我當老師多年來覺得沒什麼好向朋友報告的,並感覺自己退步、落伍。

諷刺的是,我又沒膽選擇離開。

每個職場,都有令人無奈、苦惱的地方。

這就是人生啊。

 

給我即將畢業的306班

散塔露其亞──給我306班的學生       ◎張繼琳

從事教職十餘年,我知道唯有透過畢業典禮這樣傳統儀式來確認你們終於要畢業了。你們年輕奔放,我卻一步一步正常地邁向衰老,迎接死亡。這相逆的過程,使我對你們充滿看法。比方我想和你們談談人生,可是你們人生卻才要開始。比方所有熱鬧之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冷清,所有歡樂後,緊接的就是疲乏的呵欠。所以在你們畢業後,我會儘量閃避我們306教室,因為我怕會誤以為你們還在那裡。我會改變行走校園的路線。我會有陣子感覺好像少了乘客搭乘的公車司機,自言自語在城市中兜轉。我特別熟悉那種一無所有、兩手空空的感覺,我必須藉由研究及創作的填補、充實、而完整。三年來,你們是我園子裡的果樹和奇卉異草,我預知你們的花期與凋萎季節,或是偶來的病蟲害。我不太在意豐盛的收成,但我注定與你們一起度過畢卡索苦澀的藍色時期,互換記憶或互給撐持的力量。很抱歉,我想帶你們到海邊輕鬆散步,一下午靜坐看海,可是我的角色必須擔負家長與學校的期待,所以我們注定無法抵達那裡,必須半途折回,且最後必須要以探險家的描述來激勵你們。你們想過三十年後的自己嗎?會堅持某種理想的實現嗎?還是按照一般人所過的生涯公式走,而覺得安全、保險,有理想卻禁不住旁人嘲笑或太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而最終放棄?自己有特色嗎?會期待自己有可能成為一則傳奇的可能嗎?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日後被所謂的職業塑形、固定,生活裡還會有一絲絲的冒險的成分嗎?抑是,早已隨波逐流,不斷重複他人尋常的生活模式而感覺安心?即使偶像歌星蔡依林,在得到金曲獎都會說:要感謝當初那些沒看好和瞧不起我的人…….你們畢業,開始有自己的曲折並發展成自己的故事。你們離開,我的魔法瞬間消失,帝國疆域也退回到自己的城堡。如同約好每三年一次,河水在定期定時氾濫的情感。每一次告別,都像經歷了小小的死。每一次別離,都要面對一班近三十人的、像推船離岸,陸地人的感傷情緒。我始終會在畢業典禮回憶上次和上上次的畢業典禮,在你們的畢業旅行中回憶多年前的每趟畢業旅行。你們,至少在我研究及創作時,若無似有的扮演了我虛擬的觀眾與讀者。但熱鬧之後是冷清,豐收之後即是荒涼大地。我們終會背對背,在有稻草香和流動微微熱氣的六月告別,你們要入城了。你們好像要加入某種神祕組織的團體去翻天覆地什麼似的。我要感謝你們三年來與我建立的默契,祝福畢業的你們,即使他們會播放昔日相片和悲傷音樂,煽情催促這一上午的別離。

關於班級經營,我簡單想說的是……◎張繼琳

我看一位導師班級經營基本很簡單,就是早自習、午餐、午休、打掃時間導師會不會置身現場,而且早已成為習慣。這種習慣是導師聽到鐘聲就會不由自主往班級走去,有一種拉力讓你好像急於趕往發生事故的現場。

如果是,我以為就是身為導師對班級經營最基本的要素吧。

一個導師,因為帶班經驗的累積,而形成風格。

而風格的建立,又成為招牌或口碑。留待人日後打聽。它很可能就成為人們評價後的說法、風格。

因此,他的工作充滿以身作則的約束與拘謹。甚至充滿教條。

導師工作是永遠與年紀比自己還要小的學生,進行一種近乎拉拔的相處,而時時刻刻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備戰狀態。

雖然自己能力或偶有不足。但仍得表現自信滿滿。

有時它的確要比社會上一般工作無趣,因為這工作沒有拓展海外業務的計畫,甚至沒有明顯的升遷制度。

當學生發生偏差行為,我會憤怒破口大罵表示我的在意與重視。特別是偏差行為上的教訓,很抱歉,我無法輕聲細語,要有也是等我發完脾氣後再說。這方面我嫉惡如仇。學生功課可以不好,但行為偏差我絕對無法忍受。

事實上,七年的國小教育,已足夠讓學生具備小小的公民道德素養才是。

學生功課可以不好,或許天資或開竅較晚,沒關係,但至少要有幾科是你可以發揮且表現在成績上證明你有努力過的。於是我會非常重視國文科與社會科,這是可以透過閱讀即可獲得成績的科目,如果連這都放棄,那我會常找學生的麻煩。

擔任教職十餘年,很多經驗告訴我,軟硬兼施的重要。

很多經驗告訴我,許多行為的模仿事實上多來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是盡量使之平衡。

愛的教育是一種理想,前提是學生肯受教。否則鐵的紀律才是班級經營的礎石。我劃一條線,就是將我的底限明白告訴學生,假使你超過這條線,我無法忍受。那時我會讓學生徹底感受到我的壞脾氣。我必須當下表達我的憤怒,否則你不知輕重,往後社會總是冠上學校教育失敗等莫須有的理由。我試問,學生生涯中有哪一位老師會要你殺人放火做壞事,沒有。有的話請告訴我,我們把他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