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班級經營,我簡單想說的是……◎張繼琳

我看一位導師班級經營基本很簡單,就是早自習、午餐、午休、打掃時間導師會不會置身現場,而且早已成為習慣。這種習慣是導師聽到鐘聲就會不由自主往班級走去,有一種拉力讓你好像急於趕往發生事故的現場。

如果是,我以為就是身為導師對班級經營最基本的要素吧。

一個導師,因為帶班經驗的累積,而形成風格。

而風格的建立,又成為招牌或口碑。留待人日後打聽。它很可能就成為人們評價後的說法、風格。

因此,他的工作充滿以身作則的約束與拘謹。甚至充滿教條。

導師工作是永遠與年紀比自己還要小的學生,進行一種近乎拉拔的相處,而時時刻刻處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備戰狀態。

雖然自己能力或偶有不足。但仍得表現自信滿滿。

有時它的確要比社會上一般工作無趣,因為這工作沒有拓展海外業務的計畫,甚至沒有明顯的升遷制度。

當學生發生偏差行為,我會憤怒破口大罵表示我的在意與重視。特別是偏差行為上的教訓,很抱歉,我無法輕聲細語,要有也是等我發完脾氣後再說。這方面我嫉惡如仇。學生功課可以不好,但行為偏差我絕對無法忍受。

事實上,七年的國小教育,已足夠讓學生具備小小的公民道德素養才是。

學生功課可以不好,或許天資或開竅較晚,沒關係,但至少要有幾科是你可以發揮且表現在成績上證明你有努力過的。於是我會非常重視國文科與社會科,這是可以透過閱讀即可獲得成績的科目,如果連這都放棄,那我會常找學生的麻煩。

擔任教職十餘年,很多經驗告訴我,軟硬兼施的重要。

很多經驗告訴我,許多行為的模仿事實上多來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是盡量使之平衡。

愛的教育是一種理想,前提是學生肯受教。否則鐵的紀律才是班級經營的礎石。我劃一條線,就是將我的底限明白告訴學生,假使你超過這條線,我無法忍受。那時我會讓學生徹底感受到我的壞脾氣。我必須當下表達我的憤怒,否則你不知輕重,往後社會總是冠上學校教育失敗等莫須有的理由。我試問,學生生涯中有哪一位老師會要你殺人放火做壞事,沒有。有的話請告訴我,我們把他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