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補助說明

親愛的家長:身心障礙補助說明已經開始了,有需要申請附件,可以教育處特教科網站列印下載申請。

本年度療育費用申請時間如下:

第1季(99年12月-100年2)療育費用案件請於100年3月1日-100年3月10日提出申請。

第2季(100年3月-100年5月)療育費用案件請於100年6月1日-100年6月10日提出申請。

第3季(100年6月-100年8月)療育費用案件請於100年9月1日-100年9月10日提出申請。

第4季(100年9月-100年11月)療育費用案件請於100年12月1日-100年12月10日提出申請。

  凱旋附幼啟

口罩天使活動

親愛的家長您好:

1. 流行性感冒期間,請家長注意防範,寶貝若是有發燒、咳嗽、流鼻涕、嗜睡或活動力不佳等症狀時,請提高緊覺,多加注意。讓我們共同在第一時間裡,掌握每一個寶貝的健康狀況。

 

2. 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為避免交叉感染,懇請各位家長務必配合與協助,當寶貝出現感冒症狀時(如發燒)請讓寶貝待在家中好好休息2~3天,待相關症狀痊癒後再返回班級中,並請加強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 若是出現咳嗽、流鼻涕時應戴口罩,養成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良好衛生習慣。

 

4. 最後提醒大家,請督促確實洗手唷!全民洗手五招式:濕、搓、沖、捧、擦。

 

5. 本園即日起推動「口罩天使」活動,除了有感冒狀況的寶貝務必要帶著口罩外,也希望每位寶貝都能自備一個口罩天天佩戴,以預防空氣中所流動的隱藏危機,做好最佳預防動作,讓每位寶貝都能天天笑咪咪的來學校進行各項活動。

 

6. 天氣變化極大,一天之中我們可能就經歷了冷熱不同的交替,因此也提醒各位家長們一定要天天提醒以及協助寶貝們攜帶替換的乾淨衣服,以防止流汗或是弄髒時可以隨時更換,謝謝!

 

 

再次感謝各位家長的協助與配合

 

           凱旋附幼敬啟  100/11/9 

衛教常識-正確處理寶貝的發燒情況

孩子發燒時痛苦的樣子總讓爸比媽咪心疼不已。發燒的成因是什麼?何時該吃退燒藥?什麼時候又一定要去醫院?這些問題有必要在孩子發燒前就先全盤了解。
 
反覆發燒勿心急
 
關於發燒,平常就要知道的
 
發燒成因
 
發燒成因簡單來分的話,可分為感染類和非感染類。感染類指病毒、細菌或黴菌;非感染類則諸如川崎氏症、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等。其中病毒引起之發燒最常見,大部分靠抵抗力就可恢復,久燒不癒或找不到原因的發燒亦非少見,這時就需要進行詳細檢查如血液、尿液、X光或超音波檢查,有時還會做到較侵入性之檢驗,像抽脊髓液或骨髓。
 
 
陳萬德醫師表示,兒科門診病患中大多數是呼吸道或腸胃道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發燒為最常見,但與細菌感染比較之下,病毒引起的發燒較為良性,一般病毒的致命率只有百萬分之一(感染力很強的除外,如:腸病毒、流感等),其發燒持續的時間與病毒感染力及病人抵抗力有關,一般需35天才會完全痊癒。細菌所引起的發燒就比較嚴重,因為細菌感染較無法以自身的抵抗力使之
痊癒,通常都需要用抗生素來治療。除非此細菌對抗生素有抗藥性,否則以抗生素治療時通常在2-3天內就會退燒。
 
 
3個月內新生兒要特別注意!
 
陳萬德醫師提醒,3個月以下的孩子不會用言語表達出較為確切的感覺,而且感冒引起的發燒和細菌引起的嚴重發燒一開始很難區分,如病童活動力差、食慾不振有可能只是因為不舒服造成,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嚴重感染引起。因此,對於三個月內寶寶發燒的情況,醫界通常保持「從嚴」的態度,特別是新生兒此時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萬一細菌經由血液傳到腦部時情況就會更為嚴重,很容易就會轉變為腦炎。
 
 
所以3個月以下的寶寶在發燒時通常都需要住院檢查,甚至包含脊髓液的檢查都要做。部分的人對抽脊髓液抱持懷疑的態度,但若等到出現腦炎症狀時再抽有時會有後遺症。通常除了腦壓過高不宜抽脊髓液檢查外,一般而言這項檢查是安全且需要的。針對脊髓液檢查,陳萬德醫師也認為政府可加強宣導,讓人民對新生兒發燒可更謹慎以對,並且對抽脊髓液能有正確的認知,而不是一昧排斥。
 
 
誤傳!便祕會引起發燒?燒到頭殼壞掉?
 
小孩子本身容易因環境因素體溫就就會上升,解便時很用力而出汗的話,就可能引起表面散熱而溫度變高,但正常來講並不會超過38.。病菌引起的發燒是因為體內的發炎反應而產生的,就此角度而言,發燒是有其好處的,因為一般病菌在體溫超過37度以上,活動力就會被抑制下來,但缺點就是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另外發燒時雖然心跳會變快,卻會因為血液循環、代謝增加,而使體內白血球快速到達發炎部位對抗致炎的病菌。
 
 
至於發燒燒到腦炎或腦性麻痺,則是不正確的說法。陳萬德醫師提醒,以腦性麻痺的例子來說,成因是病菌跑到腦部破壞了腦細胞而引起的;過去的文獻中提到,除非發燒燒到超過41.5度,會因為腦細胞成份中的蛋白質在高溫下變性,才有可能稱為「燒壞腦子」。只是此情況在臨床上很少見,現在大家發燒時又普遍使用退燒藥,因此要燒到41.5度這樣的高溫並不常見。
 
 
發燒了,怎麼辦?
 
體溫測量的注意事項
 
陳萬德醫師說明,量肛溫(中心溫度)還是最準確的測量方式,但由於量肛溫費時較久,加上通常只用在小小孩身上,所以很多人選擇使用更快速的測量方式。耳溫和額溫算是表皮溫度,一般與肛溫差0.5度,所以通常耳溫37.5以上就算發燒;陳萬德醫師也提醒,每家廠牌對耳溫槍的設計也不太一樣,有些會在測量結果就已經是加上0.5度的;故購買時除了留意產品標示外,也要適時詢問藥局人員。
 
 
退燒藥吃不吃?醫生看不看?
 
基本上體溫到達38.5度時就可以吃退燒藥,達到39度就可用肛門塞劑;5歲以下發燒時會抽筋(熱筋癵)的孩子,則體溫達38度就可吃退燒藥。選擇不吃退燒藥時最好能密切量體溫,但大部分醫師還是建議吃退燒藥,也可居家常備;有些家長因為緊張擔心一直量體溫,只要孩子體溫有再上升一點就想給孩子吃退燒藥;對此陳萬德醫師提醒退燒藥不能太頻繁地吃,還是要照包裝上的指示服用。若吃完退燒藥體溫不降反升,超過39度時,又有不同類型的退燒藥在手邊的話,則可以讓孩子服用,但要注意兩類型的服藥間隔時間至少要30分鐘~1小時。
 
物理退燒法則可洗溫水澡,或者重覆用濕毛巾擦拭,讓水份去散熱(此法尤其適合年齡很小的寶貝);越小的孩子對溫度改變的反應越劇烈,故不建議用冰枕或用酒精擦拭,此兩者的刺激度較大,也會讓寶寶的體溫驟降,散熱太快反而不好。這時,以毛巾濕敷額頭或用水枕會是較適合的方式。有些家長對孩子發燒會有經驗值去判斷情況是否嚴重;基本上當無法判斷時,或吃了退燒藥後體溫還是沒有下降(包括吃了退燒藥又燒起來)時,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原文網址: 正確處理寶貝的發燒狀況 | 育兒生活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5-12-1582#ixzz1cSaItSU4

採訪撰文/彭紹怡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萬德

衛教常識-熱筋孿

    熱痙攣 (Febrileseizuresfebrileconvulsion)是一種小孩很常見的疾病,可能的原因是幼兒的腦部神經組織還不成熟,所以會單純因為發燒而引起抽搐。    好發的年齡在九個月到五歲之間,14至18個月為尖峰發作年齡,盛行率大約3-4%,有的小孩會有家族史,也有些是以體染色體顯性 (autosomal dominant) 的方式遺傳。    如果只是體質因素引起的熱痙攣,長大以後就不會再發,可稱為單純性熱痙攣 (simple febrile seizures)。如果診斷是非典型或複雜性熱痙攣 (atypical or complex febrile seizures),意思是可能有器質性因素引起抽搐,例如腦炎、腦瘤、癲癇 (epilepsy,意思是腦部異常病灶不正常放電所導致會反覆發生痙攣的疾病)等,就特別需要在發作以後做腦脊髓液與腦波等檢查。    但是即使是單純性熱痙攣,如果有任何懷疑,就需要考慮做腦脊髓液等檢查。相對於非典型或複雜性熱痙攣,單純性熱痙攣的特徵是: 發作年齡在九個月至五歲之間 發燒的體溫比較高,一般超過攝氏39度 在發燒開始的一、兩天以內體溫突然急速上升的時候發作,以後即使再發燒也比較少反覆發作 不會在幾小時或是幾天以內反覆發作多次 為全身性的抽搐,沒有局部抽搐 (focal convulsion)的表現。    神經學檢查沒有局部神經學異常 抽搐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5-20分鐘 抽搐發作間隔兩星期以後的腦波檢查正常 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抽搐,在發作以後常常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嗜睡,而全身性的抽搐本來就容易出現眼睛上吊的現象。    三合一疫苗引起的發燒大多不會持續超過48小時,所以持續三天的發燒應該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第三天還發作熱痙攣就必須特別注意是否為所謂的複雜性熱痙攣,尤其需要注意是否有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以上文章摘自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teach/neuro/neuro3_n.htm內容由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所發表

活動分享~保齡球遊記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精采的活動點滴即將公開囉!

上傳寶貝們在運動體能王主題中的保齡球活動所進行的點滴照片,

提供給各位家長們欣賞也歡迎邀請小寶貝為您詳細解說與介紹,

在校園中我們也製作成大張海報張貼於活動室走廊牆面唷!

這裡可是大家最近變身小偵探尋找自己在哪裡的新地點呢!

接下來~寶貝們興奮的尋找自己身影的活動照片即將到來~

更多詳細照片,請至學校網頁中的活動相片尋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