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1 閱讀理解第四次工作坊

國珍老師此次帶來的是關於慈善家的文章,也藉由這篇文章分享了慈善究竟是富人的憐憫抑或是社會的回饋?

 

但其實今天的另外一個主題-死刑的存廢更能彰顯國珍老師要帶給大家的一個概念,

每一個主題都應該要有多面向的思考,

最後再凝聚成結論。

國珍老師舉了死刑作為一個例子,死刑是否需要存在可以用三個層次來談:

第一個,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或是新聞熱度尚有餘溫的幾個月內,支持死刑的民意調查是高漲的,其原因不言而喻,但民意如

流水,傾聽民意是否流於民粹?

第二個,就人權而言,犯人是否具有人權?而刑罰的本意是教化或犯罪的警惕?抑或撫慰了受難者的家屬?

第三個,依道德而論,若能提升社會的道德倫理,最好的方式是否透過教育?

 

經過此次的工作坊後,相信可以讓參與的老師在設定議題上可以有更多不同層次且系統性的想法,

應該也是此次最大的收穫,非常感謝國珍老師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