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國小九貫訪視

蘇澳國小問到:如何引導教師朝向素養導向的教學方式?教師又該如何進行素養導向的評量?

先舉個例子來說明,大家都有腳踏車20公里的騎乘能力,但是遇到下雨天,他決定不出門,你準備了相關的東西,照常出發,這就是有無內在素養的差別。『素養』必須要讓學習者去形成『內在動機』,才能引發其『自發』的學習力量。素養導向的課程,讓學生能去覺察問題,透過引導讓孩子去面對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所以,課程的設計,將偏向主題式與實務體驗去發展,才能協助孩子發展入心入肺的素養導向課程。未來,12年國教的推展,將有更多的課程規劃彈性,教師們需要更積極正向的心態去面對,這正是教師擁有教育素養的具體表現。

由於課程必須協助孩子產生素養,因此評量活動,已經不是封閉性的紙筆測驗能夠去評估。以任務或問題導向規劃的課程,將多著墨於形成性評量與表現評量去設計。

慈心華德福八年級的專題報告

慈心華德福的八年級孩子都必須在下學期夏季學期完成其專題報告。

應邀擔任本次報告的評審與指導。參加好幾場的專題,感受到慈心教育的奇蹟。

記得這些孩子三年級時,語文能力就像文盲。但是,短短五年,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專題,用12分鐘的時間,簡短扼要地報告自己的專題。

更加令人驚艷的他們的實作與研究,充分展現每個孩子自發學習的態度。

105年度宜蘭縣綜合活動關鍵能力培訓研習

九年一貫課程為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將國中小課程分成七大學習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的設立旨在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包括符合本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全新的領域並不是原科目的加總,應有全新的教學視野。目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分科培訓,國小則無此學習領域相關科系,師資培育過程中無法達成此一目標,造成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現場,普遍遇到教師對課程內涵理解不足、課綱解讀與轉化難以落實的困境。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微調內容中,有關師資安排規定:各校應遴聘具有領域理念與知能之專長師資擔任。依前開規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專長教師應具備本學習領域教學關鍵能力,概分為國中、國小兩大類:

國中: A、由具備「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活動專長」、「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家政專長」或「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童軍專長」證書之教師擔任教學工作。 B、由具備「輔導活動」、「童軍教育」或「家政」證書之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唯該教師應修習本學習領域核心課程至少二學分或參與本學習領域相關研習至少36小時。

國小:由合格教師擔任,唯該教師應修習本學習領域核心課程至少二學分或參與本學習領域基礎研習至少36小時。

為呼應教師對活動課程的增能需求,也期盼經由精進教師的專業知能,確保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品質,讓學生能真正透過體驗、省思、實踐等學習步驟,達成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階段的能力指標,特別規劃2學分36小時的增能培訓課程。

 

課程設計海報

淡蘭百年山徑大會師之淡蘭北路~越嶐遠望迎北貂共登草嶺龜蘭陽

台灣千里步道運動發起於2006年4月23日,由社區大學推手黃武雄,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徐仁修,以及台灣知名作家小野共同具名邀請各界發起,是一場由下而上強調環境倫理、內在價值,呼籲親近自然、守護大地的公民運動。
第三屆台灣步道日將於2016年6月5日進行淡蘭百年山徑四路大會師。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與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山野教育推動小組共組一隊,代表宜蘭端負責本次會師最北段的「淡蘭北路」,當日預計從宜蘭石城出發,走「嶐嶺古道」到福隆,再由福隆至遠望坑,與從北邊「金字碑古道」過來,由台灣大學步道行動社所組成的會師隊伍會合用餐。接著再一起共登「草嶺古道」,返回宜蘭大里。
嶐嶺古道是最早的淡蘭古道,歷史最悠久,相傳吳沙就是循此路線入蘭開墾。其迷人之處,不僅是沿途豐富的自然景觀與先民之人文遺跡。古道的南北入口,還有日據時期興建供火車運送蘭陽地區稻米與木材的草嶺隧道。一條古道,有著兩種歷史風華,各自敘說著昔日先民的故事。
草嶺古道連接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古代淡蘭古道北路一部分,由於山嶺有相當茂盛的芒草景觀,因而名之草嶺。古道長約8.5公里,途中有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古蹟,於埡口及宜蘭縣部分可遠望龜山島。
百年來淡蘭間的交通,因為鐵公路以及隧道的開通。昔日古道逐漸失去了其交通與生活的重要性,除了部份路線為鐵公路所使用外,大多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不過,文明進步之無用之用,反而將三條淡蘭古道保存下來。本次淡蘭百年山徑會師之淡蘭北路,恰恰就涵蓋了這三條古道: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和嶐嶺古道。其意義與價值,正足以呼應台灣千里步道運動的內涵與精神。

本次路程共走了18公里,總爬升約700公尺

路線圖從石城火車站走到福隆火車站,又走回大里火車站

所經過的區域當日下了100公厘的雨量。

宜蘭山野教育推廣小組,在台灣步道日配合淡蘭百年山徑大會師!
老天爺特別賞臉,給個難得的紀念。
上陡坡送灼陽當空,牛虻隨身。
越嶺入密林,給雷電暴雨,讓古道成滑水道,外加螞蝗放血。

儘管會師之前有100公釐的雨量,阻撓著我們。
大家還是不辱使命,
從石城越過嶐嶺來到福隆,
買上便當,快走外送,
在遠望坑與三貂嶺南來的貂民會師。
一群貂民再跟著蘭地遊子龜人,循草嶺回到大里。

準時送達,提早歸鄉的效率。
完全不受暴雨驕陽的影響,
好野團,勁野!YA ~

105綜合活動年度研討會~以翻轉為主軸

105綜合活動年度研討會,開了許多翻轉創新的工作坊。

蘭小綜挑了一些活動性的課程,學到許多重要的概念。

將來,要確實地運用在研習的規劃上,也給大家一些體驗。

縣市圖騰交流時,我們用綜情山水為主題,與大家分享。

會後,有幸和小謀老師合照。希望,宜蘭未來能夠在服務、領導、探索的議題上,能受到老師更多的指導與關照。

真心迎真心

師大謝智謀教授在暑假開了一門六學分的課程,

給大學生們來進行服務學習。

今年,他們想要為偏鄉的孩子圓夢,

並讓大學生當孩子的心靈捕手。

為了,能讓宜蘭能有這個機會被小謀老師選中。

特地和領召校長東興大仁哥趕去師大送上我們宜蘭的真心企盼。

食農教育 耕耘?收穫?

蘭小綜協助領域中心學校發展食農教育,

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的省思。

……………………………….

能從教育去思考,才是成立農園的價值。
農園並不為產量去經營。

從建構的過程中,
對農事沒經驗的老師,
開始整合相關經驗與認知,
了解農事工作的整備與流程。
進而從流程中,抽出教育的切入點與素材,
試著導入孩子一起參與。
從孩子參與的過程中,
再去省思評估孩子參與活動的教育價值。
這第一步,就是一種食農教育的實驗。

真正的教育並非帶孩子追求完美,
而是懂得引導孩子接受不完美,
用勇於面對的態度,用寬容的心胸,
能教孩子真實自在的活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謹記我們是教育工作者,
要將人類生活實際經驗,
透過教學原理系統而專業建構課程,
善用教育心理學去同理孩子學習時的心境。
將知識、技能、情意有效地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開心看到學校伙伴、家長、志工願意參與投入。
阿兼城的孩子是大家結緣的中心點,
我們都是為了成就他們的未來,
大家共聚一堂。

儘管,我們很多都不懂,
但我們願意拿起鋤頭,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去學習。
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不斷修正,並非一蹴可幾的。
就像現在我們以「自然」為師,推自然農法一樣。
從養土學養心,
從養菌學轉化,
從四時運轉學順天應時,
從作物世襲交替學一份春泥護花的奉獻與慈愛。

感恩大家的包容,
願意給我們空間與時間去規劃建構阿兼城的教育未來。
我們一步一腳印,內蘊熱情,
就算急功近利的官僚風雨,
就算道不同者的負評冷水。

我們都會相互支持繼續走下去,
因為我們大家彼此的良性互動,
將形成人間的好微生物菌,
替這個世界消惡除業,
活化出阿兼城大生活圈最讚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