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宜蘭一場大型的公開觀課趴,極具宣示意義。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這是宜蘭一場大型的公開觀課趴,極具宣示意義。
指導東興國小課程發展社群的共備。
學校以前舊名叫做「阿兼城」,
便以兼字,作為跨域。
融字,表示跨域交集。
共字,代表發展成team,避免閉門造車,增加專業互動,集思廣益。
好,則是正向的盼望。
很多觀念不釐清與溝通,以訛傳訛,積非成是。
共備與公開觀課,常被歪樓去跑形式,而混淆了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這個教育環境,真的有好多該對話與溝通的。一昧地不求甚解的去應付,只會歪七扭八呀。
人文國中小是縣內實驗教育的先驅。
近來,因為縣府教育處的解約,輔導團也臨危受命,必須輪班入校走察訪視。整個紛爭的緣由,我們並不瞭解。輔導團僅從專業交流,入校理解與陪伴。
當日走察紀錄
一、娃娃國(一年級),本時段為肢體律動課程。大部分的孩子在舞蹈教室,進行課程。授課教師將戲劇表演融入課程帶領之中,孩子們在有大面鏡子的舞蹈教室裡,都很投入學習活動。有約7位孩子在教室圍繞老師,進行對談。經陪同家長說明,這些孩子應該是生活常規,出了一些狀況。該班導師,正與孩子在對談溝通。
二、啟蒙班群(四五年級),有三群在上英語課程,此三群是依照孩子不同的英語能力分群的。其中,有一群為外師在上課。據家長說明,外師會在三個群裡,輪流上課。另外此班群,還有一群正在上「護蛋」的實驗活動,其中有三個家長在班上協助老師指導孩子。指導的方式,透過對話,讓孩子自行發展自己的想法並去執行。所以,孩子們的操作的進度各不相同。但是,皆在課程學習裡。雖有一位孩子,撐頭停頓,但是有位家長立即前去與之對談。
三、詢問陪同家長,這些家長入班陪同教師上課,事先應該是有一些溝通與準備?家長回覆。一些要家長陪同的課程,會進行一些討論,甚至還有畫一些上課程序與結構圖。然後,將家長要配合協助的重點與人數,透過群組發通告,請家長協助。我個人當下予以回饋說,共備是提升教學品質,非常重要的階段。貴校家長與教師連結能如此緊密,為孩子共備課程,非常難能可貴。另外,有些人不大理解實驗教育,以為你們的教育毫無章法。其實,適時將你們這些共備的歷程記錄拍照,或將相關討論的草稿資料留下,皆可佐證貴校課程規劃的脈絡。這些,都是增進大家對貴校了解的歷程記錄,最是珍貴且真實。
………..
人文的理念,個人以為,真的極具有後現代觀與實驗價值。只是,可能少了和大眾的對話,而不被理解。看到孩子在黑板的塗鴉,真的希望所有的發展,能回歸教育的本質,找到圓滿解決的方法。
高雄市綜合團在推動公開說觀議課業務,
有多年的經驗。
本次,特別邀請高雄團的怡嵐來宜蘭和大家在東光國中分享。
怡嵐準備得非常紮實扼要的內容,給了我們很有系統且實用的收穫。
由於,本團曾經開發文化工場的戶外課程。
會後,我們就以文化工場,帶一趟有素養導向的戶外教育課程。
這種交流,雙方都在愉快且專注的氛圍下,有了非常好的收穫。
未來,將在這些經驗的參考下,各自發展有益現況的團務。
課程互動實況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B7ZCWCFJHpCgIHhOVeTdxGeCWHL3UC9s8A/preview
團務會議,讓大家有機會湊在一起,說聲『好久不見』。
透過有主題有的交流與討論,彼此相互激盪。
除了橫向的互動也有縱向上下的溝通。
即將離開的處長,還是給了我們許多的勉勵與期許。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1lRSblpICyT0aEf3SAax94h14Wfmps_YJQ/preview
1.課堂一開始,學生上一節進行兩班三組的課程,陸續從各教室回來。
2.老師發下一張同儕評量的學習單,花了約3分鐘的時間說明。
3.老師提示上次課程,大家所編的狀況劇, 以8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狀況的解決。
4.老師到各組指導學生討論,老師在討論還剩兩分鐘的時候,給予提醒。
5.老師在剩下1分鐘的時候提醒孩子,從頭到尾去檢視。
6.老師徵詢想先上台演出的組別。一開始有一組自願,後來三組沒有表態,老師則依序讓各組上台。
7.狀況劇的劇本情境設計,貼切孩子的真實生活。
8.演出完畢,老師以學習單中的問題提問,哪一組用了你最擅長處理衝突的方式?為什麼?
9.老師走動各組,觀察孩子書寫學習單的情形。遇到孩子書寫有困難,便跟孩子做一些問題的詮釋與說明,老師看討論情形,去調整計時器 設定倒數時間。
10.老師檢視先行完成孩子的作業單,再給予指導。在剩下約1分鐘的時候約有2/3的孩子已經寫完個別的學習單。
11.接著老師讓各組以5分鐘的時間討論彼此答案,學生透過討論,將問題的討論結果,記載於小白板內。
12.期間有孩子舉手,對問題及任務不理解,尋求老師協助。
13.時間到之後老師要求學生 將所寫的小白板,拿到講台 。對於還沒寫完的組別,老師也請他們拿出來,並安撫他們『沒有關係』。
學生學習行為
1.學生相當專注的在聆聽,討論的時候都以適當的音量在進行。
2.討論的時候大家互有分工 有些紀錄,有些提出意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6KU3rD4LIiWOLixiB2NbMJlH7YHiLkVN8w/preview
3.孩子在討論時候都能投入。
4.計時器的時間到了之後孩子都很快地就坐回位子上。
5.第二組的演出的聲音過於小聲,老師特別予以提醒。
6.老師拋出問題,學生大都投入於課程裡面,很主動的提出回覆。
觀課回饋~
茹涵老師於課堂中,對教學內容熟悉,教學節奏明快緊湊,班級秩序及學生學習情緒都掌控得非常好。教學態度從容,不斷進行走動式的指導,教學指令明快清楚,教學能力有相當的水準與功力。
授課者自省提問~
Q1:孩子在最後一個討論活動中,發現有好兩組以上,對於我所交付的討論及要求,不是很明瞭,接連地提出問題。該如何提問,會比較好?
A:孩子對問題的不了解,乃是出於對前面四組狀況劇缺了歸納聚斂的程序,使得孩子沒有明顯簡要的依循去分辨。因此,在要討論之初,就會在較模糊的概念中,無所適從。老師只要在狀況劇結束後,以精簡重點有區別的方式,將四種狀況及解決方式,做歸納說明,就能有助於孩子後續的討論。
Q2要孩子將所討論的彙整並摘要重點,可是孩子還是寫一整句,造成時間不夠處理。有何方式可以解決?
A:重點摘要的縮寫,是屬於高層次思考,孩子平日需要做一些訓練,才能表現得出來。建議,可用曼陀羅思考來協助孩子擴散思考,並以字數限定,來讓孩子回應,再讓其他人從隻字片語去理解。如此交流檢視,假以時日,孩子就較能以精簡扼要的詞語去記錄與表達。
Q3今天孩子的表現,沒那麼放,不像平常上課的樣態。
A:觀課者就是孩子這堂課學習狀況失常的主因。學習場域有突然的外來者,學生並不習慣,會較無法安心學習。學生會擔憂自己過放的行為,會不會逾越老師對秩序的要求,或給學校或班級帶來困擾。因此就會謹言慎行,並不時地張望觀課者。因此,觀課者若是班上孩子所熟悉,所信任,能感到安心,孩子的學習就能正常地表現。
鄉鎮巡迴服務,走來壯圍鄉。
繼續讓老師親手布置一個可以安心下來共學的研習環境。
新南劉校長特地前來,參與開頭的布置。
簡化了資訊科技工具架設的任務安排。
減緩老師研習的壓力。
教學本就該因地因時因人去調整。
按往例,我們看到老師們一起收拾研習場地。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WvltDB5XMHQYDmns3lLc_u5UmqXHEhRXw/preview
面對12年國教實施在即,許多前導學校都開始了校本課程的籌劃工作。
如何從原本九貫的課程,轉換為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課程。
如何從原本的校本特色課程,轉換為整合校訂與部定的跨域主題式校本課程。
許多打底搭鷹架的課程工程,都得開始破土動工。
透過課程觀念翻轉的闡釋,創思技法的發散收斂,心智圖去結構思維想法…
一步一步陪著學校,將學校的課程藍圖,慢慢勾勒出來。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UXzprdpixkv3ySBy5l21csNNObQ–ba4w/preview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rBJaS_mdGlbeQuC6RB8BYAKY9N13Y8ASQ/preview
12年國教,強調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維。
同樣的一場研習,也應該是以現場學員為主的角度去思考。
研習的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今日的下午茶,我們讓老師們點購外送,因應現況布置。
果然,有動手操作的學習,還是能讓老師因為大家的協力齊心,使得學習氛圍變得特別地輕鬆自在。
看到老師,在輕鬆自在的互動中,盤腿於位子上的畫面。
那就是把心防卸下,將心放在研習課程裡的最好回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D9YmRlooR6CcIWbdbtqHf3VzHp6KN7VmA/preview
教師研習,也是會有城鄉差距的。
這幾年研習辦下來,很多現象,都是了然於胸的。
城鎮大校的老師相較於鄉下小校的老師,對官方研習辦理的要求,較不太遵從理會。
因此,羅東鎮和宜蘭市的教師研習,對人數上的掌握,就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
有別於前一次頭城的辦理,此次就改變前次的活動型態以影片分析的講述方式進行,減低此次學員們的壓力。
從素養導向的觀點來看,似乎背道而馳。但是,卻是為了安學員的心,讓學員能夠將心放在研習的課程裡。
從報到桌的布置,就開始以「情境」來緩和學員對政策宣導性研習的不耐感。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ZQx_z6PK3vI6zkfrAxUhwqvR-m8Sj69nQ/preview
用了心。就是素養導向教學的第一步!
於是,就能既來之,則安之地放心學習。
而一場研習下來,當老師們主動留下,自動自發地協助回復場地。
那就是「素養」展現的「實踐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