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快完,別遲E
E塊玩,E起強
E敢動,M飛翔
………
感受E-Power
體驗E風暴
迎接M時代
………
………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為家扶沒有自己 要銀子不要面子
今年暑假,一群聰明的宜蘭囝仔參與宜蘭市南屏國小所開辦的『創造力資賦優異兒童教育方案』。這個課程是由南屏國小許家昇、張玉佩、蔡尚旻老師共同規劃,課程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資賦優異的孩童,學習善用天賦才華,挑戰自我,並進而服務社會、造福人群。
方案課程多元豐富,除了教孩子學習思考術、記憶術,做卡通配音之外。還有讓孩子們從人面彩繪課程裡,學習臉皮增厚的勇氣;從當模特兒的攝影課程中,學習被人盯著看的坦然。最後,他們還必須決定一個實戰任務,挑戰自我,而且必須造福社會。
適逢家扶中心『用愛起厝』~愛心T恤的活動正需要各界的支持與關心,孩子們與課程老師都覺得這是一個絕對要相挺的活動,也是宜蘭囝仔責無旁貸的任務。他們除了自挑腰包響應之外,還決定在2010 7/26(一)遠征台北,幫宜蘭家扶中心募款起厝。他們要以人面彩繪的花臉,在台北的街上很高調的『丟』人『現』眼,以此來做家扶中心的活動廣告。然後…賣T恤、募善款,順便賺勇氣。
這天,他們要彩繪好臉龐後,到宜蘭轉運站搭乘客運北上入城。到台北後,還要再轉搭捷運或公車,找人多的地方,走進人群。在眾目睽睽的壓力下,他們想要尋覓忙碌城市裡,願為他們駐足停留的每一份善意與愛心。
……………………………
親愛的台北,您們好:
我們是一群宜蘭小孩,為了要幫宜蘭家扶中心蓋房子,特地跑到台北。
拜託各位善良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姊姊來幫忙。
我們畫上一個大花臉,是因為我們這些庄腳囝仔臉皮比較薄,
老師說,畫上顏料就可以增加臉皮厚度,出賣色相,還可以練練我們鄉下孩子的膽量。
我們要幫助家扶中心募款、募發票、義賣愛心T恤,是因為我們是生長在幸福家庭的幸福孩子,
老師說,只要幸福的人能夠撥一點幸運與福氣給不幸的人,那所有的同學、所有的小孩都能跟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去參加畢業旅行!
所以,我們希望善良的台北,能夠幫幫我們…
請您捐出身上多餘的零錢,讓我們能幫家扶中心買磚塊、買屋瓦;
請您捐出身上多餘的發票,讓我們能幫家扶中心多找一份好運與希望;
請您也可以購買家扶中心,由受資助孩子所設計的愛心T恤,一件義賣200元,讓您穿上我們宜蘭所灌注於衣服上的無限感激。
不過, T恤的款式和大小若是不合您的意,請您體諒我們年紀小,搭客運來台北,衣服帶得少,無法讓您能挑得合身滿意。
您若是想買合身的愛心T恤,或是要贊助家扶中心,多買幾件。
您可以跟我們索取訂購單,或是上宜蘭家扶中心的網站訂購。
非常感謝大家願意在忙碌中停下來,聽聽我們的拜託與感激。 更希望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姊姊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
為了培育縣內明年綜合活動領域關鍵能力研習的種子師資,
我們臨時之間必須協調出有意願接受培訓,將來還可擔任種子師資,協助進行未來研習規劃與講授的人選。
除此之外,還得協調該校願意讓種子人選,可以出來調訓一週。
又是一件強人所難,需要臨時應變的工作。
好不容易求爺告奶的,找了五個人北上三峽尋求種子資格。
四個課程,大家分配一下,每個人拿個兩個。
讓每個課程都有兩個以上的種子師資,將來可發展分班上課,增加上課的效率。
在三峽期間,本縣所發展的97課綱宣導影片,及課綱快速記憶術頗受全國好評與器重。
讓咱們宜蘭大大地露臉。
可是,來到課程規劃與發展的時候。
面對該課程宏大的理念,不夠貼近第一線教學的課程,我們當場提出了質疑。
深怕以教授或中央的講師的課程想法去執行,會造成第一線受訓老師,對綜合活動領域產生曲高和寡的排斥感。
於是,我將未來可預見的反彈,展現出來。希望中央領導教授與幹部能不要這麼強硬而失去彈性。
因為本領域正在危急存亡的關鍵,不該拘泥於陳義過高的理想,而讓整個課程過度艱難、生硬、產生事不關己的疏離。
最後,若讓第一線受訓的老師,說出一句『我當導師,學這個做什麼?』,那整個研習就會白搭!
如果,我們這群有使命感的種子,都無法被中央級的師資說服。
又怎麼期盼我們去說服第一線的老師,把生硬的課程內容吞下去?
若要舉綜,若是器重這群種子,該聽聽人間的聲音。
不然,國小一旦棄綜,那殺傷力就很大囉。
課程設計者:
胡淑貞、吳秀惠
新竹市北區舊社國民小學
國小教學故事組優選
故事起源
「荳荳的成長」故事發生在「小荳荳進化時間」。是一位被期待好好「處理」這些小孩的後母,一腳踏進這看似荒煙漫草的園地,跟孩子們一同浸潤、伸展、冒險,透過生命成長的秘方-「服務」,讓片片乾涸的心田重新綻放。
..
課程設計者:
蔡育忠、陳如玲、張如莉
台中縣潭子鄉潭陽國民小學
趙慧嫺
台中縣大雅鄉陽明國民小學
課程摘要:
本創意設計起源於綜合課,討論各國的孩子如何過兒童節的過程中,期許學生過ㄧ個「特別的兒童節」,所以結合語文、數學及藝文設計本課程,並讓學生試著籌辦有意義又有趣的兒童節活動。
「春風送暖—散播愛的種籽」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教學群指導學生透過分組的方式,募集愛心義賣物品、分類整理、及跳蚤市場義賣活動…預期引導兒童成為一位能感動、肯行動的孩子,更能學會「愛物惜物」、「捨與得」,懂得「施與受」、「助人爲快樂之本」。
在每位孩子的心中點燃一盞心燈,傳遞微微的溫暖;透過跳蚤市場的進行,學會與同儕、團體互助合作(如何吸引顧客購買?如何妥善保管金錢?如何推銷自家攤位的產品……)、善用學科知能(綜合、數學、語文……),藉由活動的多樣性,提供學生多元自主的學習,進而覺察自己擁有的幸福且懂得感恩、知福、惜福、再造福,並能體驗、省思與實踐「關懷」「珍惜」的概念。更能深刻的體會在付出的當下,其實是送給自己一份最好的人生禮物,而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孩子最有福氣。
課程設計者:
張思涵
基隆市安樂區建德國民小學
課程摘要:
本教學分為兩大部分。活動一(友情股份有限公司)透過短片放映與討論、體驗活動等,令學生發現到主動溝通和經營關係的重要性。活動二(不要就是不要)因應學生即將升上國中,可能面臨同儕間不適當或違法的要求,故教師利用故事教學與體驗活動,帶領學生省思生活中對不當要求之拒絕的必要性,以及拒絕的正確方法。
課程進行後,教師省思活動一引導學生發現了在關係中的義務感,雙方在溝通中都有其積極的角色。但可再深入,加上練習溝通技巧的課程,對學生應會更加實用。活動二學生反應熱烈,在分享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做了適時的價值澄清,同時學習到拒絕的技巧與求助的必要性。
活動照片(輔以文字說明,張數不限) | |
體驗活動:幫幫忙 | 體驗活動:不要,就是不要! |
透過觀察和溝通,順利將同學帶回座位。 | 透過朋友的幫助,抵擋不當的要求。 |
全班討論後,在黑板上記下孩子心目中益友的特質。 | 全班討論繪本心得 (學生發表,教師記錄) |
課程設計者:
廖婉雯
南投縣國姓鄉長福國民小學
陳怡廷
南投縣南投市光華國民小學
蔡淑貞
南投縣埔里鎮南光國民小學
許秀勳
南投縣信義鄉人和國民小學
課程摘要
十年前,九二一地震對南投帶來嚴重的災難,也帶來了龐大的資源與巨大的轉機;今年,八八水災再次重創台灣,再次引發各界的關注與投入。
透過回顧九二一地震與了解八八水災受災情形的過程,了解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災難與重建的情形,並經由探索活動的進行與繪本的導讀,與學童共同檢視這些災難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省思面對災難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在歸納與討論之後,承諾自己可以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並將這些承諾落實在生活之中。
活動照片(輔以文字說明,張數不限) | |
八八風災和九二一資料回顧。 | |
找出校園裡隱藏的危機,繪製校園安全地圖,並為我們的發現採取行動。 | |
第七堂課是本縣輔導員教學演示,草屯鎮和國姓鄉的老師們都來了。 我們從分組活動進到海平面上升了的活動,小朋友有點怯場,在課堂上發表得不甚熱烈。 | |
後半段的教學由怡廷老師接手,在柔和的音樂裡,怡廷老師帶大家讀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 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為地球祈禱,把力量傳送給大地 |
小朋友將可以我們為地球做的事畫下來, 告訴大家,讓大家一起努力,庭媁要種樹 | 宗岳提醒大家掃墓的時候要注意, 不要引起火災,還要做好垃圾分類 |
課程設計者:
沈咨吟
新竹市北區載熙國民小學
課程設計理念
朋友在每個人生命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對升上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同儕友伴的影響更是深遠。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最常面對的就是關於友誼的互動,因此本教案特別聚焦在能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選擇朋友、對不同朋友能有合適的互動,澄清學生的交友觀念,並能有正向態度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問題,建立正確的交友態度。希望能透過此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親自體驗朋友對自己的影響,並從中反思及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此主題包含五個單元:「朋友面面觀」、「友誼天使」、「友誼公敵」、「溝通心世界」和「心靈捕手」。
~第一節 開始~ 壹、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一、播放“分享”、“朋友”等歌(使用單槍投影歌詞)。讓學生欣賞歌詞對朋友、友誼的描述。 貳、發展活動 一、使用自製繪本做故事的引導。 參見附件-繪本書p.18~20 二、藉由以上活動,問學生:認為什麼樣的人是朋友? (ㄧ)讓學生自行發表對朋友的看法及較特殊的見解。 (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朋友對自己的影響及意義。 参、總結活動 一、每個人對朋友定義不盡相同,請學生在學習單中寫出自己對朋友的定義。 完成學習單(ㄧ)p.21 ~第一節 結束~ | ||
~第二節 開始~ 壹、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ㄧ、教師先讓學生了解成為『友誼天使』的條件,並引導學生了解何謂特質(非外貌、成績等外在的條件),而是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表現』。 貳、發展活動 ㄧ、發一張空白紙給每位同學,讓學生寫出班上前一座 號的同學三項優點。如:1號要寫出32號的優點。2號 要寫出1號的優點,依此類推。(寫和被寫者皆以匿名方式)。 二、待學生皆完成後,教師上台介紹並說出該生受歡迎的『個性特質』和『具體行為』,以搶答方式讓學生猜。 三、小組討論,選出友誼天使。再者請學生寫下自己個性上的特質,以及這些特質在日常生活中曾經帶來的經驗,並寫下自己現在沒有,但是未來想要擁有的交友特質和原因。完成學習單(二)p.22 参、總結活動 一、教師在最後鼓勵學生,期許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友誼天使,做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第二節 結束~ | ||
~第三節 開始~ 壹、準備活動(引起動機) ㄧ、老師今天要給大家看一個故事,請小朋友仔細的看,等一下老師會問你們一些問題喔!讓學生觀賞『用愛心說實話』的繪本(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109A02 貳、發展活動 一、引導學生去思考並發表平日在與人溝通時,是否也曾發生類似的狀況,有沒有曾因為一些話語或讓人覺得不愉快而產生破壞友誼的行為,所造成的衝突和誤會。 二、完成學習單(三)P.23 請學生寫出有哪一些話語或行為是他最不喜歡的,令他感到很受傷的?而自己會傷害別人的話語和行為有哪些?該如何避免和改進? 参、總結活動 ㄧ、教師最後應總結提醒學生這些傷人的話語和行為對於友誼的殺傷力,並讓學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第三節 結束~ 詳細課程 |
課程設計者:
廖婉雯、黃惠冠
南投縣國姓鄉長福國民小學
陳建志
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民小學
林協概
南投縣鹿谷鄉和雅國民小學
課程摘要
在與台北市學校交流的過程中,長福的孩子總是感到有點自卑:台北的孩子都送我們漂亮的娃娃和玩具,我們卻只能送他們香蕉和梅子;台北的接待家庭招待我們逛百貨公司搭摩天輪,我們只能帶他們爬爬後山陪他們烤烤肉……。
怎麼讓我們的孩子能更認同自己的家鄉、能以我們所擁有的為榮,是設計這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構想。
在這個過程裡,老師和孩子們再次試著認識家鄉的各種樣貌,尋找並設計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伴手禮。
在整個課程結束之後,我們發現,孩子比從前更愛我們的學校和家鄉,也比我認為的更了解他們自己。
活動照片 |
拜訪養鹿場、香菇寮……,幾年來,我們對於社區產業和文化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 |
瀏覽過學校網站中社區產業介紹資料之後,出發參觀社區「槍櫃的故鄉」客家文化館,並請社區理事長陳爺爺為小朋友解說相關文物。 |
葉脈香茅香皂製作,步驟很簡單,做好的葉脈在融化成液狀的皂基中漂過,像蟬翼一樣漂亮的葉脈香皂就完成了。 |
漂亮的香茅香皂,加工作成卡片,淡淡的香茅香味讓卡片加了不少分, 看!這是不是很有在地特色的交換禮物? |
會長阿姨送給我們很多自己做的甘蔗醋、梅子醋和鳳梨醋,讓我們幫這些醋設計一個具有長福代表性的標籤吧! |
這三種不同的包裝是不是帶給大家很不一樣的感受? 用漂亮的瓶子裝盛包裝,再貼上小朋友精心設計的標籤,是不是變得有價值多了? |
課程設計者:
湯正茂、陳翊虹、謝婉妮、劉又菁
臺中市北屯區仁美國民小學
課程摘要
高年級的學生已逐漸進入自律的階段,除了能覺察與表達自我感受外,學生也應能同理他人的感受,為了培養學生主動關懷人群,省思與分享服務的意義與價值,在服務過程中涵養犧牲奉獻精神,本案採用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之發展模式(Fertman, 1994),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主,結合藝術與人文之本位課程,發展「加倍感恩」之統整課程,讓學生將綜合活動與藝術人文領域所學的技能與知識,能延伸至社區服務中,培養學生負責、合作、體恤別人、感恩的態度與情懷,教學團隊以「愛」為樑、以「榜樣」為牆的正向引導方式,用服務啟發服務、用行動帶動行動、用藝術成就藝術,從多元體驗探索活動及改造加恩堂環境的實踐行動中,讓學生從容的體驗與實踐,完整的表達,進而促成許多成功經驗,讓學生在服務中學習服務的正向行為,並且進而省思內化成一種「感恩最喜,盡善最樂」的正向生命價值。
在「加倍感恩」的在地化實踐課程後,學生不僅提升了藝術創作的自信,更培養了關懷社區的人文情懷,更重要的是藉由美的行動與善的循環,煽動了加恩堂教友們的熱情,願意為自己身處的環境奉獻一份心力,打造屬於自己心靈的美感角落。
二、探索加恩堂
(一)學生抱著既期待又謹慎的心進入加恩堂進行探勘,眼前呈現的盡是破舊的門窗、斑駁的牆面、凹凸的地面、漏雨的廁所、雜亂的環境,教室裡亦是破舊的課桌椅、坑坑洞洞的黑板、散亂的圖書櫃以及塗鴉的牆面,真是不堪入目。
![]() | ![]() | ||
(二)學生一邊拍照記錄,一邊埋怨這裡的環境髒亂、破舊,心理甚至產生抗拒及噁心的感覺,「這裡是人待的地方嗎?好髒好亂喔!」出發前雀躍的心情可說是降到冰點,腳步也略顯沈重。拾階而上,到了二樓,偌大的十字架映在眼前,「榮歸與主」的標語顯得格外莊嚴,對照於剛剛樓下的淒涼景象顯得有些矛盾,幾位基督徒的學生隨性高呼「我們來禱告吧!」
![]() |
三、探索後的引導反思
教師以「3W」引導學生反思加恩堂的需要與仁美的想要。
(一)看到什麼?有什麼特別感受?(WHAT?)
(二)與出發前的感受有何不同呢?(So What?)
(三)加恩堂的需要是什麼?(WHAT?)
(四)那我們的想要又是什麼呢?
(五)這些事情真的是加恩堂的需要嗎?
(六)如果可以為加恩堂盡一份心力,你會想做什麼?(Now What?)
學生的回答如下:
品筑:實在是比我想像的還要糟,又破又亂,有點可怕!也許應該先將環境整理乾淨,看起來會比較舒服些。
翊婕:我覺得他們很可憐,好像很窮困的樣子,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他們還可以幫助我們仁美的小朋友。
百鈞:剛剛看到他們廁所的門都壞掉了,而且上面的屋頂也都破掉了,地上還有破掉的瓦片,他們要如何上廁所啊?我想可以請家長幫忙修理門或是天花板。
婉真:圖書室裡的書好像都很破舊,連書櫃也都破破舊舊的,我想可以發動全校同學一起捐書,幫他們布置一個圖書室。
任凱:教室裡的牆上被塗得亂七八糟的,應該要先粉刷粉刷,再幫他們做教室布置。
列其:我是覺得要幫助他們啦!可是,那些在上面做禮拜的大人們難道沒有看見這樣的環境嗎?他們是不是也應該一起參與呢?
四、加恩的需要與仁美的想要
(一)引導討論:請感恩團隊訴說仁美與加恩堂的故事,並從加恩堂的照片中描述加恩堂的現況與困境。
※從照片中,你看到了什麼?
※加恩堂的志工阿姨們,為仁美的小朋友做了什麼事呢?
※仁美的小朋友得到了什麼?志工阿姨們又得到了什麼?
※ 加恩堂的志工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呢?他們為什麼還要照顧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呢?
※如果可以盡一點心力,解決他們的困難,你可以為他們做什麼事呢?請分組討論後寫在海報紙上。
(二)教師統整學生發表的意見。
• 環境整理、粉刷牆面、教室美化。
• 修繕破舊桌椅、門窗。
• 捐書,成立圖書室。
• 打造加恩的牆面藝術。
• 捐錢、當一日志工
• 架設網站……
|
五、召開記者會,確定服務學習方案
(一)感恩團隊召開記者會,訪問秀蓮阿姨、愛心媽媽淑芬媽媽、樂活基金會志工等。
訪問題目:
※請秀蓮阿姨談談加恩堂為什麼要特別照顧學校的弱勢學生呢?這當中有什麼甘苦呢?
※加恩堂目前所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最需要的又是什麼?
※目前有哪些機構提供加恩堂協助呢?他們給予的協助內容是什麼?
※請問秀蓮阿姨需要我們為您們做些什麼事呢?
※牧師或是其他教友對於加恩堂未來的發展有什麼規劃嗎?
|
(二)確立服務學習的行動方案
※利用課餘時間,協助加恩堂的環境清潔。
※利用綜合活動課進行粉刷牆面,布置美化教室。
※結合藝術與人文「NiKi生命樹」課程,進行牆面藝術彩繪,打造加恩堂的美感角落。
※發動全校捐書,為加恩堂增添圖書設備。
※建置「加倍感恩」網站,記錄服務學習的心路歷程。
※舉辦期末感恩發表會,共同分享服務學習的成果,營造服務社區的文化。
※期盼藉由此行動方案,喚起其他教友們的熱情,共同打造加恩堂希望的未來。
詳細教案請查閱附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