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烘爐地山課程實施

山野教育,在縣內能不能在一般上學早八晚四的正常作息完成呢?

戶外課程,常因為實施場域的距離遠近,有交通往返以及整理部隊,山野行進時間不一,而造成活動需要更長的時間。

因為時間的延宕,造成了家長接送上下學的困擾,形成教師實施的壓力。

這些年,透過許多路線的探勘,實際操作和帶領程序的修正。

使許多方案,都能符合作息的要求,又能有足夠的體驗。

以烘爐地山為例,就是最好的路線。

礁溪鄉內的學校,最適合。鄰近員山鄉、宜蘭市、乃至壯圍鄉,都適合以此方案做山野教育課程。

這裏因為櫻花陵園的關係,有相關廁所與水源和遮蔽建築物,外加起走點,已經接近海拔800公尺,

讓登頂的時間壓縮到4個小時內可執行,扣除來回車程1.5~2小時。

大大提升操作的可行性。

由於,整段路徑極富野趣,對孩子有足夠的體驗與挑戰。

可算是,非步道郊山的入門。天氣好時,登頂還能同時看到101和龜山島呢。

是相當推薦的一條路線。

 

 

大湖野溪研習課程

由於大湖溪即將整治,本領域小組協同宜蘭惜溪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宜蘭高中、內城國中小共同為大湖野溪的守護,進行水域踏查與課程開發。

 

大湖溪操舟踏查行前影片
https://youtu.be/GTpW1UJjBwA

以下文章摘自
大湖溪小考/黃湯姆

在日治初期的台灣堡圖上,宜蘭濁水溪自三星庄九芎湖出山後,河道分歧,其中一路溪水沿三針後山山腳地帶前行,繞過宜蘭城,然後於壯圍庄與主河道匯流出海。 圓山堤防未築前,今日的大湖溪與宜蘭河其實是蘭陽溪原始河道的一部分。比對陸測地形圖可以更精確地錨定北路宜蘭濁水溪的河道,一支在大安埤(太陽埤)旁,大約是今日內城路的走向,在鼻仔頭前入今日大湖溪蜿蜒的北河道;另一支要過了台七線再往東一點,約今日成功二路51巷、50巷走向,過深溝水源生態園區位址後進入大湖溪南河道。 築堤前,三鬮庄的內湖(約內城路至童心園親子民宿之間)與深溝庄的蚊子煙埔(約今日金車酒廠一帶),是網狀亂流間稀有的水田地帶。總督府的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於一九二九年啟動,一九三六年峻工。戰時航拍中,我們可以看見圓山堤防以北皆成豐美水田。今日,大湖溪北河道的水源主要來自內城排水,南河道主要來自深溝水源生態園區,蘭陽溪水仍以伏流方式注入大湖溪。內城排水源在注入大湖溪北河道前分流鼻仔頭圳,而南河道則為大三鬮圳取水處。 戰時航拍中,可以清楚判讀過了深溝水源生態園區位址後的筆直大湖溪南水道,以及南北河道間的三鬮圳導水路(平行於八甲路之南),它們皆是人工治理的成果,今日八甲路兩側的齊整農地當時也已劃下。十六崁宜蘭民宿前的那條弧型道路,則是當時的輕便鐵道。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七日的航拍,還可以見到今日太陽埤至內城聚落一帶當時才剛推平舊有紋理,畫為齊整農地,其東南側即為宜蘭西飛行場跑道。

大湖溪左近地景有幾個價值:

一、尚德橋之前的大湖溪蜿蜒北河道,以及深溝水源生態園區一帶,反映的是原始的宜蘭濁水溪河道。推斷從一九三六年築堤後至今,此間大湖溪河道未有改易(可能也未曾經歷洪災,畢竟這原是大河的河道)。大湖溪北河道兩岸在戰時航拍中可見農業利用直逼河岸,河岸少有林木(應是當時的農村燃料需求使然),可是其後兩岸林木生長、生態回復,大湖溪成為今日我們見到的原始地景狀態,而這可能是蘭陽平原上絕無僅有的一條野溪。

二、經歷戰後六零年代以後的農地重劃,整個宜蘭平原幾盡為棋盤農地,且在雪隧通車後,這一方一方的齊整水田間迅速地長出豪華農舍。惟有內湖一帶農田坵塊仍反映了舊日沖積平原上的流路紋理,幾處散村田園多戰時航拍無異,很應該逐戶訪問;這些被竹圍圍繞的傳統宜蘭散村,只有在這樣的傳統地景中,才能讀出人們最初為何擇此建立家園的意義。一方面,我們不可能在台灣任一處平原乃至淺山地帶找到真正的原始,所有的一切皆經人為改變,只是工程遠近不同;另一方面,即是因為這樣的追尋比對,我們可以明瞭這一片地景的珍貴。第一河川局推動的大湖溪(尚德橋至逸仙橋段)防災減災工程現已完成土地徵收,針對的即是大湖溪蜿蜒的北河道,保全對象四戶。再者,浮洲路向北延伸跨越大湖溪的新闢道路也即將完工,內湖一帶面臨的空間重組壓力(及附加其上的土地與房產增值慾望)也將日增。一河局或在地居民的治理想像,可參照大湖溪尚德橋下游或三星鄉的安農溪,河堤採緩坡設計,高灘地植草,降低對景觀的衝擊。這相對於往昔最被詬病的三面光工程來得進步一些,甚至老一輩的長者還會覺得,這樣很清氣,袂輸國外。(安農溪畔的感謝立碑可以為證。)但若如此,我們就會失去這蘭陽平原上絕無僅有的一條台灣野溪。

碧山歌舞美樂地 候盼藝轉創新局

陪伴碧候,討論校訂課程也有兩三次了。

從盤點、發散到聚斂與關聯。都得從學校老師的討論中去搜羅。

盤點學校原民課程資源與需求,對照南湖大山部落學校的課程,產生需求及教學能量的評估。

課程的開發,若是確實地走,是能整理出脈絡與邏輯的。

將這些重點去關聯學校的元素,去濃縮凝聚。

Piyahaw (實踐 青春 藝術 和諧 行動 希望)

概念撰文成句,符應現況。

「碧山歌舞美樂地 候盼藝轉創新局」

 

 

 

大同小議的校訂課程指導

108上路在即,各校無不卯足了勁,努力為學校的校訂課程燒腦研發。

擁有三個校區的大同國小,各據山林,集會甚為不便。

外加曹校長因身體健康因素,屆齡提早榮退。

佔代校長的謝主任,頓時校務壓力大增。

上學期,帶著學校老師盤點學校教學能量與資源。

這學期初利用校務會議之後的時間,開始帶大家收斂與歸納。

其實,課程的發展,不需憑空想像,也不要急就章。

一步E步,按部就班,讓這課程發展的脈絡,

在大家發散與聚斂下,慢慢成形為課程種子,再開始為這種子的生長,設計相關的具體課程即可。

帶領者需要運用思考技巧,資訊統整歸納技巧,

帶著學校老師

盤點已知,想想未來,重新檢核,凝聚共識,

取捨拿捏,核心定奪,具體規劃,分工合作,

派分研發,陪同產出,諮詢修正,歸納彙整,

最後,會議送審,課程實施。

只是,這麼多的程序,總難免勞師動眾。

就得事先為每次的討論與會議,先做資料分析與彙整,在會議過程中,透過線上進行即時的資訊收集與整合。

人多口雜,還得把握時間,效率產出。身為課程研發的輔導員,就得展現專業功夫來協助了!

往往40分鐘的meeting,要費上一天來事前謀劃事後整理。

有一種自己是課程APP的感覺,撈一堆學校的input,透過半自動,幫它們做成半成品,再讓他們裝配。

這也算是教育分工,希望幫老師省下來的工作負荷,能讓老師們多花些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亮起來的教育,是流星?還是上了太空軌道的衛星?

綜合活動領域中心,轉移至內城國中小之後,就著手和團員協助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驗。

從地方特色和學校近幾年戶外教育的推廣,以及國家政策開始重視生活科技領域的創客課程開發。

於是,以學校八年級進行造週主題課程的開發,適逢遠見天下在部分經費的協助下,花了一學期的時間去試做。

其中,為了課程節數的調配,造舟團隊的人物力整合調配,各領域授課老師的溝通與協調,學生叛逆期階段教學的拉扯。

讓整個主題跨域式的教學,有了很多挑戰與困難。

過程走到一半,突然間,有電子媒體要來跟著拍攝紀錄,還得再加上一個配合因素。

幸好,電視台記者與攝影大哥,相當有媒體專業,在充分溝通下,以不影響課程操作下,進行採訪以及記錄工作。

採訪的內容,製播了一段9分鐘左右的專題,在『台灣亮起來』的節目播出。

其實,現今學校的經營,在少子化的壓力下,是需要有些機會上媒體,讓學校的教育亮點被打上空中。

只是,實驗發展中的教育火箭,若無法打上軌道,成為可以恆定環繞的衛星,終究會變成一枚墜落的流星。

課程於上學期暫時告一段落,可是延續與實施的具體行動方案,才是未來的關鍵。

一個任務,雖有仰望天空的喜悅,也有滿地的破碎要去收拾。整理整理,教育實驗工程,重新再出發。

若看不到影片,請逕行上youtube觀看:https://youtu.be/4TBXtdFBeHw

 

 

全國補班日~綜合活動領綱研習

108年度12年國教從總綱的宣導,開始進入各領綱宣導的階段。

輔導團總團,帶著各領域團,開始辦理各領綱的宣導。

 

本領域,於補班日這天下午,在中山國小辦理一場次的研習宣導。

研習活動參與的老師不多,有1/3是上午已經參加一場,下午又來參加這第二場。

國小老師相對於國中老師,真的非常的辛苦與疲乏。

全領域包班式的課程架構下,要去對每個領域進行,從知到行的領綱學習,實在非常地不容易。

以小綜團輔導員,要去吸收消化所屬領域課綱,就相當不容易了。

怎麼讓老師,透過短短3小時的接觸,就能一窺領域內涵全貌呢?

務實地來看,辦理這場研習的意義與價值,應該在觀念上的傳遞與溝通,不需拘泥於急就章的照本宣科。

每每一場行禮如儀的研習,都無法有效協助教育的成長,也破壞講師與學員的教學信任關係。

綜合活動領域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研習方式的實驗與突破,雖然普遍獲得讚揚與支持,但是要推動什麼,感覺還是力有未逮。

下學期,再加把勁,把該做語能做的,一步一步做起來。

從不願意到願意,正是教育的意義

八年級的孩子每週半天或全天,持續兩個月的造舟,終於在今天下水驗收。

中二的孩子,賀爾蒙的作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小叛逆。

學習動力不足,情緒躁動起伏,身軀開始高大,但手腳卻因為少操作而有些不俐落。

行前,發給孩子們家長同意書,有4、5個家長,不同意讓孩子上船操舟。

有孩子家長同意,自己不願意上船。

出發之前,校內老師有特別對不想上船的孩子,進行勸說鼓勵。

有孩子排除了疑慮,願意一試。另有個孩子,因為體重過百,斬釘截鐵地說,絕對不要下水。

現在的教育,凡事都得尊重。不是教師覺得這很好,就能強迫孩子去接受。

所以,能以言教之,受教門檻低,最是省事。若不行,則要以身作則來示範,促其理解感受,而願意學習。

倘若不行,配合環境與氛圍營造,以境教與團體動力去催化學生,願意跨出去嘗試。

這些才是教育的專業,教育的意義。

現在的教育,已經不是大家嘴開開,等著餵食,好壞都吃的年代。

後來,破百孩子在現場改變了心意,玩得比咭他人都瘋。

一個家長擔憂他會感冒,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跟老師借電話打給媽媽,再三保證,要求媽媽同意他下水。

要孩子從不願意到願意,跨過自己的坎,那才是教育的意義!

 

不好高騖遠的山野教育,從郊山開始

近年來,在各校推行山野教育。發現遠程較高的交通費和需要花費大量的往返時間,實在並不經濟。

所以,這些年來。小綜團在縣內,從北到南,探勘了許多蘭陽平原的郊山。

開始著手進行山野教育路線課程的開發,並與有興趣發展山野教育的學校合作,進行戶外教育。

內城國中小,這兩年都安排國小全校性的山野健行課程。

說實在的,以本團多年操作山野教育課程的經驗來評估,並不恰當。

因為,一條山野路線,就是戶外教育的教材主題。

而教材的難易與學習者的能力,是必須因著學習者的年齡與學習階段的能力,去進行整體評估的。

可是,要找到一條山野路線,能符應低中高一到六年級的能力與趣味,實在非常不容易。

往下屈就,高年級沒有挑戰,索然無味。

往上成全,低年段孩子就增加了風險與學習挫折。

那往中折衷,也有會捉捏不好,搞得進退失據。

幸好,咱宜蘭真的很好野。蘭小綜,這幾年一步一腳印的踏查探勘,累積了許多路線與經驗。

找了從太和十三份坑上仁山。這條少有人知的秘徑,有野生生態的驚喜和遼闊大景的高CP值。

並規劃赤足草地體驗、望遠找學校、不同難易的VR拼圖、野餐佈置等主活動課程,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有合適的學習活動去進行。

戶外教育的優質共備,不是僅僅路線的探勘,還有沿途教學點的尋覓,教材的製作,安全規劃,時程推算…鉅細麋遺的瑣碎得去照看。

擔任戶外教育的領隊與工作團隊,都得承受活動辦理的極大壓力。做好無賞,打破要賠。

真的不要理想與熱情,很難走下去呀!

反毒教育志工培訓

反毒教育,是要將老師與志工教成緝毒的人嗎?

不然,為何常常有一些志工培訓的課程,在教大家認識毒品。

其實,毒品的發展日新月異,永遠認識不完,

常常在這些認知層面上去規劃反毒課程。

實在,有些本末倒置。

究竟在怎樣的狀況,孩子才會去接觸毒品?

從這些情況去想對策,協助高風險孩子們避開毒品的接觸。

本次,由綜合活動領域規劃,以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內容,

帶領志工學習以活動與教具,協助孩子進行情緒覺察與管理的課程。

舟船主題課程_跨域課程會議

協助內城國中小八年級導入造舟的課程活動。

從舟船主題去發展跨域的課程架構,

透過會議,去了解課程導入的原委,發展的價值與意義,凝聚大家的共識。

並提出需要大家協助的具體事項,讓大家再配合的時候,有所依循。

整個溝通,僅利用教師晨會15分鐘去完成。

短時間的高效率,需要前期花3個小時去思索整理與安排。

希望,老師們能瞭解這些苦心,願意拿出誠意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