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漁港全景圖 by wikimapia

南方澳漁港全景圖

漁港是發展海洋漁業之根據地,亦為保障漁船安全,促進漁業發展繁榮社會之必要設施

南方澳漁港所在蘇澳灣為天然海灣地形,三面環山,東面面臨太平洋,水域深廣,潮差溫和,

又少漂沙,建港條件優良,而附近海域漁資源豐富更是成為漁港的重要條件。

位於蘇澳鎮的南方澳漁港由第123座港渠組成,1990年代全盛時期有1,700多艘漁船靠泊,

是全台唯一漁港即漁村的漁業基地,碼頭邊魚行、商店、海產店林立。

1922年(民國11年)築港至今,由純樸之小漁村蛻變成為璀璨繁華之漁港,

http://wikimapia.org/#lat=24.581456&lon=121.871295&z=16&l=&ifr=1&m=b

第一漁港

於日治時期所興建,是南方澳最早有的漁港,又稱「南方澳漁港」。在漁港最底端,

面對的即是南方澳漁民供奉的南天宮媽祖廟。

第二漁港

昔為一潟湖溼地,其位置較內側稱為「內埤仔」,是在民國四十四年興建,

主要係疏解第一漁港空間不夠,過於擁擠的困境。

第三漁港

興建於民國五十四年。當初原本是規劃為小型商港,不過在民國七十二年蘇澳港建好之後,

便轉為供大型圍網漁船停泊的港口。現在的第三漁港 緊臨進安宮及漁會大樓,

每當漁船進港卸貨,大小貨車及吊車聚集裝卸魚貨,聲勢浩大,

也常引來大量遊客駐足觀賞,成為南方澳另一具有特色的景觀。

但現今大型圍網早以破舊不堪,由大型的三腳虎漁船所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