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漁港
http://wikimapia.org/#lat=24.864200&lon=121.839323&z=15&l=&ifr=1&m=b
烏石港於西元1826年(道光六年)開始啟用,除傳統漁業功能外,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
烏石港的名稱由來,是緣自於港內的巨大黑色礁石,它曾是宜蘭的第一大港,清嘉慶年間,
吳沙率眾入墾蘭陽,在今頭城設圍,建立據點,吸引各地移民前來,位於頭城北端的烏石港,
便成為宜蘭最大最重要的水路要津。當年清廷在此設有海關及砲台,以防止敵寇入侵。在其全盛時
期,更有河道直達頭城慶元宮及盧宅前的十三行,各類民生物資都由此進出,當年商船雲集的盛況,
也為其嬴得了『石港春帆』的美稱。
後來,1878年的一次洪水氾濫,大量泥沙的淤積,加上在1883年一艘美國大船的擱淺烏石港
從此沒落,造成港口堵塞,烏石港即失去了功能,也影響了頭城的繁榮盛況,如今的烏石港只剩下
三塊『烏石』在沼澤中供人憑弔。直到1990年之後,重新整建成兼具觀光事業的漁港,現在已是假
日賞鯨、龜山島往來的交通要津。
烏石港擴建之後,因為突堤效應的結果,海沙不斷累積在烏石港以北的外澳地區形成一大片沙灘,
而烏石港以南頭城海水浴場地區的沙量卻逐年消失中。不斷以消波塊來阻擋海岸線向內侵蝕。
烏石港的北堤因為海砂的不斷累積,在外澳地區所形成一大片沙灘,地形使海浪易成為浪型,加上雪山
隧道通車帶來的交通便利,如今也成為假日的衝浪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