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一個多小時前的宜蘭演藝廳,
心中的激動依舊。
昨天參加仰山20周年紀念活動時,
在那裡遇到了建銘,
他提到表演完之後,
要趕回光復參加音樂會的排練,
我的心情就開始激動。
記得幾年前,
我曾經跟王慧美老師聊到應該辦一場音樂會,
讓學長姐跟學弟妹一起演出過去這些年的比賽曲子,
這一天終於實現了多年來的夢想。
回想起十七年前,
我剛到光復報到的那一天,
參加完教師會議,
黃勝朴主任交代我一些未來要做的工作─作文比賽選手培訓、出版光復兒童校刊、辦理交通安全業務等,
我陪著夏村(一起分發到光復的北師同學)跟著王老師上到辦公室樓上的國樂教室(那時還不是叫民族樂),
當時夏村擔任樂團指揮,
王老師負責樂團行政,
整個樂團除了外聘老師之外,
也沒甚麼人幫忙。
在閒談中,
我提到讀宜中時曾經學過一段時間的三絃,
在國小樂團很少用到三絃,
開學之後沒多久,
王老師要我帶笛子的學生在五育館樓上的教室,
每天早上練習發聲,
其實我不會吹笛子,
不過學生好像也被我”唬”住了。
就這樣,
我連續參與民族樂團團務六、七年的時間。
在那個時候,
王老師在寒暑假都排了很多的集訓,
而他除了忙於團務之外,
中午還會親自下廚做些料理給我們吃。
帶B團合奏、整理譜務、製作外聘老師的鐘點費報表、擔任羅徹特老師的司機、充當羅老師與學生的語言溝通橋樑、有時羅老師生氣了我還要幫忙充當臨時的指揮……。
記得羅老師指揮時要求標準很高,
每把琴都要調音調好,
演奏時要想像曲子的意境,
羅老師在前面指揮,
我們則要站在後面拿著總譜記下每個重要的表情記號,
順便管理學生的秩序。
長城隨想曲、瑤族舞曲、豐年祭、天山盛會、台灣追想曲、林中夜會、祭神……,
當音樂會響起其中部分樂曲時,
我的思緒也回到了那段日子裡的團練、比賽及演出,
那段一起挨羅老師罵、一起享受比賽勝利的喜悅的日子。
看著智堯和建銘以校友的身分跟學弟妹吹奏完「手挽手」時,
我很想起立為他們鼓掌,
看著孩子的成長,
應該就是當一位老師所感到驕傲的事吧!
師母一旁低聲的說:「看到他們回來一起表演,真的很感動!」。
看著芷薇專注地和哥哥一起吹奏著嗩吶,
聽著彥霖認真地透過笛子傳達心中的感情,
還有士軒上台之後跟在班上判若兩人投入的神情令人感動,
大晉剪短了頭髮拉起胡琴來更像一個大孩子了,
耘安充滿自信地藉由胡琴表現出努力的成果,
雪芳就像個大姐姐帶著學弟妹呈現出最好的那一面,
紹恆不僅是未來的首席(曾經是首席的學姐在我耳邊說很有大將之風)而且歌喉也不錯。
這幾年都擔任後台的工作,
好久沒有在前台盡情地鼓掌喝采,
我很高興曾經參與過光復民族樂二十年的其中一段歲月,
我想沒能參加音樂會的學長姐們應該有些遺憾吧!
或許,
未來每一年的音樂會都可以讓這份感動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