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以來,為了校務評鑑整理了自己這幾年來的資料,回想這四年的工作,對一個身兼數職的國小老師來說,要把每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看看這些日子的努力,我想過去這四年是沒有白過了。
1.參與仰山文教基金會的工作:記得應該是2000年時吧!周家安老師從紐西蘭回來接掌仰山秘書長的工作,而我糊裡糊塗接到張智欽老師的電話邀我進入仰山的企委會,初生之犢的我呆呆地就答應了,當時的想法覺得只是一個月開一次會,對於常開會的我來說,可能只是增加一次的開會時間吧!沒想到參加之後才發現,其他的委員不是大學教授,就是文化界大老級的人物,我常說他們就像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樣,彷彿從天上降到到人間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摸索,前輩們對於我這個毛頭小子倍加照顧,所以2002年3月接任企委會副主委至今,參與仰山事務的層面就越廣了。這四年來,除了開會的次數更多了,要思考的事情也越廣了。這段期間主要參與的工作有蘭城新月解說系統的建置工作,這項工作主要是將宜蘭舊城中的歷史空間進行調查研究,再加以詮釋成解說文案,我跟許文偉老師主要負責蒐集資料的工作,也參與歷次的審稿會議提供意見。經過兩年的時間,我們才完成了解說系統的建置,從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機會,針對宜蘭舊城的歷史空間進行地毯式的清查,許多的資料詳加以比對勘誤。這也成為我們建置教學資源的一項重要資源。
另外一個重頭戲就是2004、2005年這兩年的童玩日報,坦白說,接辦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是因為我曾在文化局服務過,參與過童玩節的工作,兩年的暑假,很感謝光復的同事們大力相助,很多位老師也被我拖下水,犧牲了假期還在冬山河畔一起承受催稿、改稿及趕稿的壓力。不過能夠為宜蘭縣培養一批優秀的藝文人才,建立宜蘭孩子的國際視野,也為童玩節留下詳細的紀錄,這些都是在閉幕時拿著火把繞園之後都不會忘記的。
2.參與宜蘭社大社區營造員培訓輔導工作:從2003年開始連續三年的時間,我參與宜蘭社大社造員的培訓輔導工作,原先是因為仰山也參與這項計畫,所以需要協調師資參與,而我因為碩士論文的研究主題也與社造有關,所以也就答應謝協助輔導幾個社區。第一年我帶的是溪北家族,其中負責孝廉、建軍及七賢三個社區,而孝廉社區沒多久就因為內部問題而退出,第二年我帶了蓁巷、深溝及北成社區,第三年則輔導尚德、思源、惠好、林美等社區,而且第二年開始還與黃錦鋒老師兼任他們兩個階段的導師,有時還上一些實務性的課程。
參與社造工作,讓我有機會走入社區,接觸校園以外的世界,認識了很多的社區夥伴。記得第一年時學員很認真,老里長常常會找我跟他們討論社區事務,一聊都是不可收拾的,真的會被他們的熱心而感動。往往白天要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晚上要到社大跟他們討論社區議題,心境上的轉換,其實也是一種深刻的體驗學習。
而每年都會有的縣內外社區參訪,在旅途中我往往變成學生的角色,因為和社區前輩們閒聊,聽聽他們的人生體驗,對我來說都是豐碩的收穫。三年來,我認識了很多的社區朋友,在他們的身上我得到的比付出更多。
3.參與宜蘭縣教師會的工作:參加教師會的工作其實早在我剛退伍回來,就遇上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幾位國中時的恩師找我參與教師會的籌備工作,讓我開始參與教師運動。這四年裡,我擔任了縣教師會的理事,也有一年的時間擔任副理事長的職務,現在還是常務理事。因為教師會的推薦及縣府的聘任,我曾擔任2004年的國中小校長遴選委員、2005年的公辦民營學校校務評鑑委員、宜蘭縣教育願景諮詢委員、新進教師甄選委員、2005年特殊優良教師訪視委員及第五屆教師申評會委員。
當然參與這些工作的責任都很重大,校長遴選關係到一所學校的親、師、生的未來生活,校務評鑑及教師訪視工作則讓我有機會走入學校觀摩學習,而其他工作則給了我參與教育決策的機會,讓自己的教育是也更加寬廣,在教學工作上的思路更加清晰。
這四年的足跡,或許還不深刻,也許足跡較少,然而在我的人生中有這樣的機會,我想就足夠了,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就交給自己及老天來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