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少年十五二十時

復中三年,打開了我的人生視野,也改變了我的生命故事。
1982年,我頂著剛理好的三分頭,穿上白襯衫、藍短褲,還有很醜的黑襪和黑鞋,走進復中校園。當年的教室排列呈現一個「E」字形,兩排教室中間有一個花園,很特別的是還各立了一座銅像,翻開畢業紀念冊幾乎每一班都會選在這些校園角落拍團體照。而那個時候的復中操場和文化中心之間,還有一大片的稻田,初夏時,常常會傳來陣陣的稻香。
如果要回想起國中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活動,應該是每年的排字幕表演。大夥每天扛著重重的字幕板,走路到縣立運動場(後來的宜蘭運動公園)練習排字幕,從國一、國二的全民運動會,一直到國三時的台灣區中運,現在想想那樣勞師動眾、整齊劃一的表演真是特別。不過,每個人緊盯著前面同學衣領下的字幕表,跟著司令台後方的旗語翻動著每一張字幕,這些畫面應該是我們那個年代復中學生的共同記憶吧!
我們這一屆有一件很特別的事,那就是開始實施常態編班。雖然還是男女分班,男生班在樓下、女生班在樓上,楚河漢界、涇渭分明,但是從國一到國三都是同一班,「前段班」和「後段班」之分在復中的校園裡就消失了,而三年同窗所培養出來的感情,我們在日後的人生旅程中都成為相互支持的夥伴,直到現在每年總會找老同學聚一聚。
國中時代的我,其實是很叛逆的,導師林俊弼老師曾給了這樣的評語-「擇善固執」,年少無知的我常做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讓老師覺得很頭痛。有好幾次,放學之後,我被老師找到辦公室做個別談話,談到天黑了才回家。當時的我不大能體會出老師的苦口婆心,直到從事教育工作之後,回想起老師對學生的照顧心意,林老師就像是我的典範一般,引導著我學習要如何為學生奉獻心力,而選擇教育成為我人生的志業,老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我的文筆並不好,不過卻勇於發表,那都要感謝謝元寶老師激發了我對文藝的愛好。國二時,謝老師來到復中創立了「藍天詩社」,定期印製詩刊鼓勵同學們發表創作,看到很多同學寫出很棒的詩作,自己也想爭取登上詩刊的機會,只是資質駑鈍,直到上了老師的課,指導我們放開心胸,坦率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才終於寫出具有「詩味」的作品。記得有一次謝老師還帶著我們騎單車到圳頭玩,在溪邊引導我們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苦悶的年少生活增加了很多快樂的回憶。
1996年,我服完兵役回到學校服務後,開始參與教師運動工作直到現在。而在那個「革命」的時代,林俊弼老師和謝元寶老師常常一左一右地指導我寫出一份份的新聞稿。在我的生命中,很感謝能有機會一直向復中的師長們學習,師生薪火相傳,攜手為教育環境而一起努力,我的人生故事因為復中而有了特別的篇章。
復中四十年校慶,謹致上最誠摯的祝福,復興、復興、校運昌!

復興國中四十週年慶特刊專文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