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bye my friends(1993-2002年的故事)

記得讀大一修「初等教育」時,老師和我們討論在小學生涯當中印象最深的三項活動是什麼?老師最後宣布的答案是「校外教學(遠足)、運動會和畢業典禮」。因為這三件事比起其他的學科知識,更會讓孩子留下難忘的回憶。 我想起國小時的兩次畢業典禮。五年級時,我們代表在校生參加,那年的畢業典禮是在舊辦公室外的空地,也就是現在一年級教室前的那幾間教室,印象中還沒吃晚飯就到學校,在晚上又點上燭火是很特別的,幾個畢業生哭紅了眼睛,還相擁而泣,讓我們這幾個小毛頭搞不懂發生什麼事情。 到了六年級我的畢業典禮時,我們是在舊辦公室裡辦的,整間辦公室裡都是人,典禮時間好久,台上的人總有說不完的話,我們幾個代表畢業生致詞,心情只有緊張沒什麼離愁,好不容易把講稿念完之後鬆了一大口氣,至於我們班有沒有人哭好像也沒什麼印象了。 回來教書的第一年,帶的是畢業班,菜鳥的我不敢出什麼主意,而且教務處好像把所有儀式都弄好了,幾位同學年的資深男老師提醒我,參加畢業典禮要穿正式一點打領帶,那天我乖乖的穿襯衫、打領帶,典禮的行禮如一,讓我也沒什麼傷感,只是好像還有很多事情沒跟孩子說,孩子就「糊裡糊塗」地畢業了。好不容易典禮結束,我還是做了件很ㄅㄧㄤˋ的事,就是脫掉襯衫及領帶,在小操場和孩子打躲避球,打完還開車一個個送回家。畢業後的第二天,自己一個人再打包行李時,望著空蕩蕩的教室才有些失落感。 第二屆的畢業典禮,那時風氣還不開放,一切只能低調進行,畢業前我們安排了畢業週活動,孩子玩的很高興也留下回憶,最特別的是畢業典禮之前,我們班自己繞行校園,去看看有許多故事的五年級教室,又到低年級教室後面的遊戲場(那年剛做好),因為平時高年級不能和低年級搶著玩,所以孩子玩得很高興,進會場前我們還在校園裡向這片土地鞠躬道謝,而我們班就這樣滿身臭汗的參加典禮,不過那一年也是所有學生哭得最傷心的一屆。 第三屆的畢業典禮,我們玩的更瘋了,畢業前全學年安排了許多活動,每一天都玩得很充實,大隊接力、校外參觀、畢業美展等等,畢業典禮那天哭的人不多,但是畢業前在班上互道珍重時,面紙用掉了很多包。不過畢業典禮的氣氛總讓人覺得怪怪的,好像那幾位講話的長官才是主角,得獎的幾位孩子才是畢業生,為了讓孩子得到重視,學校典禮後回到教室才像是畢業典禮,每個孩子都有一份畢業禮物-成長的紀錄,還有一張精心製作的獎狀。 第四屆的畢業典禮,有別於過去的幾屆,班上的活動是和孩子討論出來一起進行的,發現孩子的創意也是無窮的,孩子們自己佈置教學成果展和美展,自己決定要邀請哪些師長來參觀,還很貼心地共同製作一張卡片給師長們。這一屆的孩子和我之間的感情也不錯,典禮後帶孩子走回教室時,看著孩子一個個哭得很傷心,我錯綜複雜的心情也被他們感染了,讓我紅著眼眶送走每一個孩子,也對孩子有太多放不下的心。 教第五屆時,因為我們的班級願景是「迎接一個有成果的畢業典禮」,所以有很多活動都是希望能符合這個目標,當然為了避免引起注意,許多事情還是要低調辦理。孩子在美勞老師的指導之下,六下一個學期時間最重要的作品是縫一個背包,畢業典禮那天看著孩子每個人都背起親手縫製的背包進場,兩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真的值得了。而畢業典禮的重頭戲是在回到教室之後,在最後一封家長聯繫函中就已經提醒會晚一點結束所有的活動,所以家長們都很有耐心地和我們一起分享最後一件驚喜。在依照往例發給每位孩子一份獎品-自己的成果及獎狀之後,教室的燈熄了,我撥放熬夜完成的多媒體簡報,從一張張照片回憶起我們曾經歷過的這段歲月,當看到每週一吵時大家都笑了,當看到每個孩子的畢業報告時,開始傳來哭泣聲。在簡報結束,燈光變亮時,沒想到幾位家長也激動落淚了。在送走每位孩子時,已經是夜深人靜了,再次看見空蕩蕩的教室,我的心中已沒有失望,而是一份份的成就感。 其實很期待在和孩子Say Goodbye時,我們能少一點「政治」,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典禮的主角,就算無法每一個孩子都能從校長的手中拿到畢業證書,至少也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受到尊重,至於那些政治人物,這個社會已經給他們太多的舞台,該留一個舞台給孩子們吧!多給每一個孩子一些掌聲吧!或許,這又只是我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

閱讀全文Goodbye my friends(1993-2002年的故事)

心情複雜的開始(2004年的故事)

想起這個星期的心情,其實是有些複雜的,特別是星期一那天。我刻意打上一年前第一次見到四和孩子時的那條藍領帶,走進熟悉的教室,在這個空間裡蘊藏了我們許多的回憶,雖然七點時幾分就到學校,想要多和孩子相處一些時間,不過面對這群孩子,特別是有幾位孩子的神情是充滿無助的,我很想讓時間暫停,鼓勵孩子要勇敢地接受新的班級,然而內心裡卻是責怪自己的無能,為什麼不敢去爭取更多的空間。七點五十分,我還是習慣地打開電視看e4kids,不過孩子們似乎已無心再看這個已經看了好幾個月的節目。該是分別的時候,一一將孩子送交新老師,對於每個孩子都是祝福,真的希望他們能很快就習慣新生活。 而當我看到未來要相處兩年的「新」孩子時,每一位孩子對我來說也將會是新的挑戰,對於他們都有很高的期待。剛開學時,顧及孩子剛來到新環境,可能在適應上會有困難,所以讓孩子們分組坐,沒想到才星期三時就發現有幾個孩子已經混熟了,上課開始出現不專心的情形,下課也會一起去打球,班級的氣氛慢慢形塑起來。其實,原先的「分組教學」構想,當孩子都坐下來時,就發現教室顯得有些擁擠,而且四年級時似乎較少有分組的經驗,所以孩子並不適應,考量孩子前幾週要進行教室佈置比賽,原先想堅持下去,不過星期五時孩子以極高的效率兩節課就完成了,因此就恢復排排坐。 第一週的教學活動中,花了很長的時間發展師生之間的互動默契,特別是上課的方式,例如:紀錄筆記習慣及各項作業的要求、班級常規的細節、幹部工作的職責等。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感受到「雙峰」的學業表現,如何讓兩者都能得到重視,發展出適性的教學設計,應該是一項嚴格的挑戰。此外,孩子們的家庭經濟情況也是讓人擔心的,全五年級只有十幾位申請午餐的貧困補助,班上就佔了五位,對於孩子的生活照顧可能也是重要的工作。而午餐時,對於孩子的要求可能也要一段時間才能達成,或許四年級時各班老師的標準不一,所以孩子挑食、偏食的情形嚴重,這讓我彷彿又回到了剛教四年級時,每天中午要對孩子嚴格的要求。 不過,孩子們的單純與認真,我很希望可以保持下去,星期五進行自我介紹錄音時也發現很多孩子有些特殊的才能,看來這一班的孩子也是很活潑、開朗的。至於和實習老師家瑞的互動,因為剛開學時,有許多的工作在忙,和他相處的機會並不多,只是很想讓他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接觸,或是準備教師甄試,在忙碌的一年中要做好很多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從這學期起,我想要求自己每一週都寫一篇心情札記,只是忙碌的我,不知道可以堅持多久,自己加油吧!

閱讀全文心情複雜的開始(2004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