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2005年的故事)

看著教室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淡淡的藍、淺淺的紅,迎接著漆黑的到來。好久沒有認真地看看天空了。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躺在學校的大草地上看天空,和幾個同學一起尋找躲在坑洞的蟋蟀、蚱蜢,而沾滿衣服上的鬼針草就成為我們最喜歡的玩具。有時候我們還會頑皮地拔起牆邊的草,丟進學校前的大水溝,看看哪一根草漂流的最快。
一件件的童年往事,都在我的心中,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想起來。不過,比起小時候經常聽長輩們,帶著哽咽的聲音訴說的親身故事-「小學二年級就要出來賣枝仔冰、把布鞋掛上肩上到校門口才捨不得地穿上、帶到學校的便當只有幾個蘿蔔乾和地瓜籤……」,這些長輩的故事比我的故事精采多了。只是慢慢地,悄悄地,會說故事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那天在課堂上和孩子分享過去所聽到的故事,孩子的表情是半信半疑的,的確,那個艱困的年代是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過去曾經受過的苦,怎麼會希望孩子們再次經歷過呢?當然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把所有該為孩子準備好的事情都做好。但是,在這個安排好的過程中,是不是我們少給了孩子些什麼?
以前,孩子們回家後都需要參與家務,像是打掃、洗衣、照顧弟妹,現在的孩子回家後會主動做家事嗎?以前,做功課的時間很有限,也沒有很好的讀書環境,但是大家都很認真地把握學習的機會,現在的孩子有了舒適的環境卻不願意用心學習。
其實,要回到過去那個時代並不可能,不過是否也應讓孩子有機會體驗那份「感恩、惜福、知足」的心意。讓孩子也能知道過去人們的成長過程是如何的?不妨找個時間和孩子聊聊,談一談自己過去曾經聽長輩們說過的故事,或者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故事。讓孩子有機會認識我們過去的生活是如何?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