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光復動起來-校內體育篇(2003年的故事)

應該是幾年前的光景吧!不過那份激動,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印象深刻。
那一屆的孩子現在應該讀大學了,從那一年起點燃光復籃球運動的一把火。幾個很愛打籃球的孩子,問當時一位年輕的體育老師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學校沒有籃球隊?」。對喔!一所這麼大的學校為什麼沒有籃球隊?師生的對話有點像是YA電影情節,不過的確曾經出現在光復的校園裡。
老師們被孩子的熱情打動了,一支籃球隊就讓孩子以「由下而上」的方式成立了。校內幾位「偶像級」的大男生就組成籃球隊,而且才練習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夠去參加比賽。不過這次的比賽經驗是令人難過的,這群孩子在大雨下打籃球,連輸幾場,打輸了的他們只能選擇孤獨痛哭一場,看到這樣的畫面,我也不知道該安慰他們些什麼。不過這一年的努力,對於這些孩子有很大的影響,讓孩子們找到新的方向,也讓光復有機會動起來。
第二年在眾人的支持下,很意外地一支夢幻隊伍出現了,打遍了宜蘭縣內各隊無敵手,就算是遇到強隊,在全校師生主場優勢的吶喊加油聲中,也常常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這一屆的籃球隊還曾經打到縣外去,在這種氣氛中光復的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籃球,也從經驗中學習如何「看」籃球。只可惜,那樣的光景只有一年的時間。
如果要談到建立學校的特色,從體育教學出發,以光復過去的發展為基礎,或許可以從籃球、羽球、棒球(樂樂棒球)、躲避球、足球、排球等幾項球類活動中,依各個年級的教學需要規劃課程,例如:每週兩節的體育課,其中一節選擇一項球類進行系統性教學,四上學躲避球、四下學羽球、五上學棒球、五下學足球、六上學排球、六下學籃球,另一節課則安排體適能活動、田徑活動、民俗體育、舞蹈律動或其他球類活動的循環課程,如此的課程設計是希望讓每一個光復的孩子在畢業時,都能具有相當的體育基本能力。
而學校內的體育競賽也可以配合辦理,六年級時辦三對三籃球比賽、五年級時辦棒球賽或足壘球賽、四年級辦羽球比賽,當然每一年還是需要選擇一兩項共同活動舉辦比賽,形成一種傳統,留下共同的回憶。如此的構想是希望發展光復的教學特色,達成全人的教學目標,就如同早年竹中辛校長所提出的體育教學活動構想,雖然不能讓每個孩子都具有這些項目的專門技巧,不過至少可以讓孩子「看懂」這些運動項目。是不是能參加比賽並非最重要,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學習,應該是學校需要盡力達成的目標。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