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的活力,可以從三方面看出來。第一,校園內的組織氣氛是否和諧,每位老師是否充滿熱情,對於學校有向心力。第二,學生是否有許多表現的機會,在互相觀摩激盪中能產生更多的火花。第三,學校提供一個表現的舞台,有效地拉近組織成員間的關係,讓每一個空間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
如果上面所講的可以成立,回過頭來檢視,現在學校的情況,我覺得光復似乎還沒有動起來。首先,因為光復的成員很多,要讓大家的感情熱絡起來並不容易。
在過去光復巔峰的時代,為什麼同仁人數眾多,但是組織成員的感情卻是不錯,環境的營造是個重要的原因。光復需要一個可以讓老師對話的空間,一間大辦公室。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教室裡擺張辦公桌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老師改作業?還是可以和孩子談話?亦或是讓老師守著每間教室城堡?
現在的教育發展強調專業對話和成長,當老師們的課餘時間增加時,應該有機會多進行對話或討論。這是什麼時代了,不必擔心老師開會時總是聚在一起聊天,也不應顧慮行政人員的位子該放在哪裡?更不必擔憂沒有錢再裝廣播設備,一部手提音響就可以了。一所學校的老師如果每天聚在一起,只是在談風花雪月、無稽之談,其實這所學校也沒什麼希望了。學校內的科級任辦公室、教師研究室、教師會辦公室、退休教師聯誼室應考慮加以整合後放在適當的位置,就選大會議室也好、目前的級、科任教室也罷。老師們可以利用這些空間聚在一起對話,至於教室裡的那張桌子就成為親、師、生互動的地方吧!
如果大家覺得這些空間也不需要,要對話時自己看著辦,從保存「文化資產」的立場來看,不妨將這些空間改裝成光復藝廊、音樂廳、視聽教室、文學教室或多功能語言教室,將「閒置空間」再利用。否則每次經過學校的中心位置,總覺得冷冷清清的,這所學校會讓人覺得有活力嗎?
一直很期待學校能恢復過去無限的生命力,在大辦公室說說笑笑、分享教學的心情,放假前有人能招呼一起去爬爬山、騎腳踏車。亦或是沒課時,能和退休教師討論教學問題,偶爾一起唱唱歌,或者借用國樂教室玩玩打擊樂器,更誇張點也可以組一個band。我相信光復的老師們都是身懷絕技的,多給彼此一些機會,讓組織成員都有表現的空間,再營造出一個對話的機制,光復雖是百年老店,但會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因為光復有一群充滿熱情與活力的老師,將會散發最勁暴、最有力的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