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屆的學生到畢業時一共五十一位,和現在三十幾位小朋友一班的場面比起來,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度過的。
第一屆的學生因為年紀和我很接近,而且在那個時代學校裡很少有年輕男老師,所以學生看我就像大哥哥一般,其中有幾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班的風紀股長是個很「強勢」的女生,有她管秩序一切都搞定了,只是那時男、女生之間會有些對立,再加上離開師院前,師長們總是諄諄教誨要我們男生留意與女學生間的關係,所以我總不敢靠女學生太近。後來有一天這個小女生跟我說,我不懂班上女生的心理,才驚覺到這樣的距離好像太遠了一點,所以修正了自己的態度,試著摸索出該如何與女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
這一班的班長也是很特別,他每天要從礁溪搭七點多抵達的交通車上學,而我為了進行家庭訪問也必須開半個多小時的車到礁溪。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情竇初開的這位小男生喜歡班上一位小女生,只是在那「民風保守」的時代,這種事是要低調進行的。畢業旅行我們到台北鹽寮海邊,回學校臨上車前這個孩子把我拉到一邊,說想要和這個女生合照,只是不敢開口。於是在我們的鼓勵之下,男生鼓足勇氣對女生說,女生也大方的答應了,不過為了避免尷尬,還拉了另一個女生和我留下了四個人一起合照的畫面。
另一個讓我難忘的是下學期的班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民主風範,我一向不介入班級幹部的選舉,有些意外的是孩子們選了這位文質彬彬的男生當班長。選上時小男生就表示不想當,不過還是被我說服去試試看。寒假返校打掃時,請他整隊點名,沒想到孩子站在隊伍面前就留下淚來,把孩子帶到一旁安慰鼓勵一番,也找了一些機會私底下做心理建設,順利地陪著孩子勝任這項工作。學期過了一半之後,這個班我反而可以安心交給他了,這樣的經驗也成為鼓勵孩子向自己挑戰的榜樣。
在我的第一班裡,還有一個綽號「無尾熊」的孩子,他的課業表現並不好,剛開始也沒有什麼自信心,個子小小的,年齡好像也是最小的,很喜歡黏在高個子的同學身上,所以我就幫他取了這個綽號。沒想到這個綽號卻改變了他,孩子喜歡這個綽號,買了幾個有無尾熊的小東西,高興地跟別人介紹自己是無尾熊,當功課未完成時,提醒他可愛的無尾熊是要記得寫功課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孩子也不再依賴別人,變成一隻長大了的無尾熊。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屆孩子還有很多的「故事」,例如:如何讓愛幫別人取難聽綽號的孩子改掉這個習慣、怎麼協助害羞膽小的孩子激發出勇敢的爆發力、如何帶著低學習成就的孩子向上提升。第一屆的孩子有的已經入伍當兵了,也有的大學畢業了,還有的已經成家了,很難想像時間是過的這麼快。
從第一屆開始,我就收藏學生的檔案及自己的教學資料,當翻開一頁頁的相簿,許多的回憶就一一浮現。第一年的經驗,也成為我教學生活的成長基礎。